朱元璋和李自成,感兴趣的朋友们快来看看吧!
首先澄清一下,与李自成相比,朱元璋并不是关公战秦琼。朱元璋和李自成分别在明朝的头尾,不能在头尾互相照顾。如果朱元璋能走出陵墓,他肯定会遇到李自成的刀兵。李自成推翻了他建立的明朝帝国,几乎毁了他的儿子。
虽然李自成推翻了朱元璋建立的明朝,但朱元璋显然比李自成好。为什么?朱元璋成功推翻元朝绝非偶然,但李自成退出北京是必然的。
[img]491016[/img]
朱元璋和李自成在各自的历史背景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结果是朱元璋建立的大明帝国延续了276年,但李自成的大顺政权过早死亡。背后的原因是各种势力相互竞争,这似乎很复杂。罗渐升认为主要根源很简单。
朱元璋和李自成的行动纲领都是起义军的首领,但却大不相同
朱元璋和李自成的共同点是,他们起义时,当时的执政权力已经被大楼倾倒,多年来一直疲软:自然灾害肆虐,执政者腐败猖獗,人民痛苦不堪。为了生存,朱元璋和李自成分别在各自的时代崛起。
[img]491017[/img]
稍有不同的是,对于朱元璋来说,元朝实行人类歧视政策,处于第四等人的最低待遇,南方汉人受到压制。在当时的环境下,朱元璋及时提出“
驱除胡虏,恢复中国”的口号。
即使几百年后,孙中山先生也再次提出“驱逐鞑靼囚犯,恢复中国”。这一提法已上升到文化的高度,直接突出了主要矛盾:国家的羞辱。可以看出,朱元璋的政治水平达到了顶峰,彻底粉碎了哄人吃饱的口号。
李自成面对的不是蒙古人民币,而是明朝。当时,明朝北方正受到后金部族的入侵,全年都在战斗;内部党争不断,宦官当权。李自成没有发现任何民族矛盾,而是创造了一个著名的口号:“开门迎接国王,国王没有食物”。
[img]491018[/img]
所谓“不纳粮”,就是不纳穷人的粮。当时腐败大户的钱粮起到了垫背的作用,但时间长了,“地主家没有余粮”!直到几年前,中国才实现了免征农业税的伟大目标。明末,经济严重依赖农业,不征税。吃什么喝什么?
这个口号直接击中了明末的痛点:税收负担很重,看起来很致命,但实际上也很有效。这实际上是一个完全违反经济规律的荒谬口号。它反映了被压迫和管理人员的初级抵抗和叛逆行为,但它不会解决任何经济问题。经济问题往往是社会动荡的根源。
[img]491019[/img]
起义军到底是为谁的利益服务的?朱元璋很清楚,李自成有点困惑
起义军到底是为谁的利益服务的?在这一点上,李自成的起义队进入北京后,各级将领和士兵抢夺明朝遗留财富的方式更加突出。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女人又一次闹剧了。陈圆圆为大顺政权背锅,上演了爱江山、爱美人的演出。
从表面上看,李自成起义军的军纪不够严格,这实际上是李自成大顺政权为谁的利益服务的问题。李自成可能想过,但不幸的是,他不明白。@ 草草仪式结束后,李自成退出北京。
[img]491020[/img]
李自成看到了明朝遗留下来的金银财宝和女性,却忽略了明朝遗留下来的官员。可以看出,像孩子一样,用暴力摧毁一件东西相对容易。创造和管理它需要足够的智慧。
朱元璋对这个问题想得很清楚。朱元璋的政权组织主要集中在当时各地的强大力量上。在吸收了许多元朝统治者后,当然,他们应该维护这一群体的利益。例如,刘伯温和刘伯温原本是元朝的进士。后来,他被提升为元帅府。总管府判决后,他放弃了官员,没有回到青田。
当然,朱元璋也没有忘记农民的朋友,救济贫民的做法是不可避免的。例如,朱元璋攻打婺州后,他“开仓帮助穷人”。结果,许多农民兄弟自动划清了敌我界限,参加了起义军。朱元璋很快扩大了队伍。
[img]491021[/img]
朱元璋整顿军纪,攻城掠地,军纪严明。攻打婺州时,史书说“城市不容易肆虐”。那里的士兵和将军之间的战斗仍然在市场上。虽然有些夸张,但至少说明朱元璋的队伍已经获得了正面形象,绝不是打砸抢的负面风格。
朱元璋让管理者有了土地,穷人有了饭吃。李自成显然没有转身。进城后,他没有意识到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结果,他输给了北京。与朱元璋相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朱元璋推翻元朝,李自成推翻明朝 两个人谁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