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历史上真正的古代女性地位。
在古代“一夫一妻制多妾制”的婚姻制度下,虽然大多数人没有资格纳妾,但一旦男人有资格纳妾,女人往往无法阻止甚至不敢抱怨。原因有很多,但归根结底,古代男人在婚姻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
原因之一:“嫉妒”这把挂在头上的利剑,女人根本不敢反对
[img]490855[/img]
说到古代男性在婚姻关系中的主导地位,我们不得不说“七”规定,这七个休妻标准可以说对女性在婚姻中的行为和思想造成了巨大的压迫,“七”中的“嫉妒”使女性不敢反对丈夫的妾。
所谓“嫉妒”,是指妻子嫉妒心理过强,主要表现为妨碍丈夫纳妾或批评妾室。特别是唐朝以后,因为“七”被列入法律,无论妻子犯了“七”,丈夫都有理由休息妻子,这种行为受到政府的保护。
在古人的观念中,男人的“三妻四妾”不仅极其正常,而且是男人身份的象征。毕竟,古代普通人没有资格“纳妾”。在这种环境下,如果女性反对丈夫纳妾,她们不仅会面临被休息的危险,还会面临无尽的流言蜚语。
在古代,“嫉妒”可以说是一把选在女人头上的利剑。有了这个存在,女人根本不敢,也不能反对丈夫的妾。
原因二:女性没有理由反对传宗继续香火的需要。
在古代,由于生产水平相对落后,加上各种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和落后的医疗条件,劳动力不仅是一个家庭繁荣的体现,也成为国家繁荣的重要条件。
在古人的认知中,妻妾成群是多子多孙的重要保证。因此,一旦一个男人有条件纳妾,即使他的妻子已经有了孩子,也没有理由反对。毕竟,有资格纳妾的人要么富有,要么昂贵,家庭继承的延续是极其重要的。
[img]490856[/img]
因此,元朝时期,谭成写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宜令民年四十无子听妾,以为宗祭计”(元史),也就是说,如果你四十岁没有孩子,朝廷为了保证血液的延续,允许纳妾,但只允许纳妾,明清时期就使用了这个制度。
由此可见,为了保证家族传宗接代,延续香火,女性没有理由反对丈夫的妾。毕竟这种行为是朝廷支持的。
原因三:正妻和妾室的地位差别很大,女性没有必要反对
在古代,妻子和妾在家里的地位几乎可以用天壤之别来形容。即使一个男人娶了妾,他也不能威胁妻子的地位。因此,妻子不需要反对妾。
妾室和妻子的区别可以说是全方位的。首先,在婚姻方面,俗话说“娶妻纳妾”。结婚需要三媒六证,明媒结婚,而纳妾相对简单多了。即使你直接把小娇抬进家里,你也会完成的。此外,结婚需要“聘礼”,而纳妾只需要支付“买妾的资金”。
@ 在社会地位方面,妻子的地位与丈夫基本相同,背后有母亲的家庭作为支持。妾的地位要低得多。汉代的《礼记》写道:“妾的买家也以其廉价的公共财产”,《唐律疏议》也明确规定“妾是廉价的流动”、“妾通买卖”,也就是说,妾不仅身份低廉,而且完全是买来的私有财产,买了之后与娘家无关。
[img]490857[/img]
第三,在家庭地位方面,妻子的家庭地位仅次于男主人,直接负责主持和管理内部住宅。即使男人想休息他的妻子,他也必须满足“七、三不去”的条件。由于妾室是该男子的私有财产,其地位仅略高于奴隶,该男子可以随意处理。
@ 双方的地位差距仍在于儿子,妻子生的孩子被称为“合法儿子”,妾生的孩子被称为“普通儿子”。受宗法制度的影响,合法儿子的继承顺序无限高于普通儿子。只有没有合法儿子,普通儿子才有继承权。
与此同时,妾室根本无法威胁和取代妻子的地位。例如,《唐律疏议》明确规定,“以妻为妾,以女仆为妻,只有两年。”在严格的古代,妻子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如上所述,在古代婚姻观念下,由于男性在婚姻关系中的主导地位,妻子没有理由和必要反对妾,根本不敢反对。即使你不能忍受,你也只能埋在心里,不敢表现出来。
为什么古代女性能容忍丈夫纳妾?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