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宋朝宦官,大家都会想到什么?下面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纵观宋朝历史,宦官专权基本没有出现。与唐明相比,为什么宋朝宦官如此“诚实”?事实上,归根结底,宋朝管理宦官的方式不同,宦官的秩序直接在朝廷官僚体系中独立。宋朝有严格的祖先家法,对外戚也有很大的制约。刘娥皇后独自掌权了11年,但当时的外戚问题并不是很严重,刘娥也没有像武则天那样独立成为皇帝。事实上,这与祖先的家法有关。
[img]490762[/img]
1、宋代祖宗家法
南宋绍熙五年(西元1194年),光宗禅位于宁宗,有功的赵汝愚成为宰相。赵汝愚是宋太宗赵光义的儿子赵元佐的七代孙子,也就是说,他的七代祖先有一个家族身份,被认为是皇室的后代。即使他的祖先已经去世近200年了,他仍然被玩过一本书:根据祖先的家法,他的家庭不应该是相貌。政敌以这个理由与赵汝愚作战。
如此多的预防措施确实在宋朝历史上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宋朝一路上,皇太后或太后听政九次,或者皇帝早逝,王子很年轻,或者皇帝生病了,以稳定政治局势。这是所有朝代中最常见和最高的。然而,与其他朝代相比,宋朝没有皇太后和太后听政治,这导致了外戚的独裁。
[img]490763[/img]
为什么宋人在朝代竞争中对“祖宗家法”特别自豪?
祖先的家法比大多数其他朝代都更好地发挥了防止外戚混乱的作用。宋朝的政治思想和政治讨论经常强调,他们自己的朝代没有宫殿混乱,也没有外戚的灾难。这确实是由祖先的家法所发挥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正宗的祖先家法对宗族和外戚进行了如此严格的预防,使皇太后听政治如此普遍,不会被视为侵犯皇权的严重威胁。
为了阻止外戚,有如此严格的宫殿禁令,这使得宫殿和朝廷之间的互动非常罕见和困难。外面的人,即使是太后的弟弟也不能进来;后妃不仅不能出去,甚至不能在宫殿里随意行走,越过边界进入下一个院子可能会被砍头。这样,只有太监才能承担内部和外部的沟通功能。
2、宋代管理宦官的方式
因此,相应地,宋朝有大量的宦官,宦官非常重要。仅在宋朝的历史上,就有56名宦官有传记。我们不需要读宋朝的历史。我们读《水浒传》。小说中有一位大宦官童贯。他出现时带兵。宋朝的宦官可以带兵。
看看《宋史》。在56名著名的青史宦官中,他们平均有一个以上的军事头衔。最高的是童贯曾经带领军队与西夏和辽国作战。最低的座位是“走马承受”。虽然这个名字看起来很卑微,但它在军队中的权力并不小。
这反映了祖先的家法用来控制宦官的另一条规定,即宦官只能管理武术家,不能管理文人。我们很容易认为宦官的权力如此之大,以至于他们甚至可以管理军队和将军,但事实上,我们应该反过来看。在文武分离、重文轻武的原则下,祖先的家法限制了宦官。宦官的权力只比武术家和将军的权力强,我们不能再干涉文官了。
[img]490764[/img]
在祖先家法中,管宦官最彻底、最凶猛的一条,就是规定宦官不能读书识字。在重文轻武的制度中,宦官绝对不可能获得文人的资格,也不可能获得文人的地位。在南宋,有些人在宦官的帮助下获得了首相的职位。如果他们想改变这种情况,他们必须教内侍几个字,但他们仍然被其他官员用祖先的家法阻止。宦官可以在军队中监督将领,但如果他们不读书,不识字,就不可能真正与文官分庭抗礼。
祖宗家法还管宦官必须定额,不能随意增加。事实上,宋朝的宦官数量有所增加,但定额规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皇帝的主观任意权力。皇帝要想多用几个宦官,必须下一道诏书,说明出于什么原因和需要。若说明要多20名宦官,等到这20个座位填满再增加,又要下新诏书。这使得宦官数量在宋代没有迅速、无节制地成长。宋代宦官最少有50人左右,最多只有250人。与其他朝代相比,真的很节制。
另一项特别规定,宦官的秩序是独立的,不与文学和武术官员混淆。宦官不会有武术,更不用说叙述文学了。这样,二品宦官就结束了指导三品武官或三品文官的可能性,宦官的秩序只能在自己的内部进行比较。无论宦官的秩序有多高,在朝廷的官僚制度中都毫无意义。
宋朝是如何管理宦官的?为什么宋朝没有宦官专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