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三国的人一定熟悉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这一军事规划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诸葛亮和魏延的激烈争论,而且几千年后,后人仍在谈论它,争论的焦点是子午谷奇谋是否可行。
[img]490133[/img]
要客观公正地看待这个问题,首先要对子午谷的奇谋有一定的了解。
子午谷奇谋在细节上争论颇多,但主要内容基本上可以统一理解,即:
魏延亲自带领精兵从子午谷赶到长安,一举夺得长安和潼关。诸葛亮的军队从斜谷出兵长安和潼关,两军在潼关会师夺取关中之地。
因此,不难发现,所谓“子午谷奇谋”,其实严格来说是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翻版,这种说法也得到了正史的支持。
[img]490134[/img]
根据《三国志·魏延传》对《子午谷奇谋》的记载:
延每随亮出,常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允许。延常称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
即使是魏延自己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计划是“韩信故事”。
这样,就很容易理解,无论是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还是韩信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都希望通过创造一种错觉来拖敌人,然后以主力出其不意的方式取得巨大成就。
坦白说,中国历史上还有很多军事规划,成功率还是相当可观的。但问题是,诸葛亮为什么强烈反对魏延的“子午谷奇谋”?
[img]490135[/img]
在这一点上,我不认为诸葛亮是“懦夫”。诸葛亮作为“武庙十哲”之一,其军事能力得到了历代能人的认可。此外,根据诸葛亮当时的困难情况和他死后的自我定位,如果“子午谷”真的很可行,诸葛亮就不能允许他的“懦夫”阻碍整体情况。
@ 在其美丽的外表下,“子午谷奇谋”一定有一些致命的缺陷。
而这一点,在明末一千年后就被“闯王”高迎祥用生命验证了!
高迎祥是明末农民起义军的领导人,也是第一代国王。在他的一生中,他转向了世界,多次打败了明朝的围剿,甚至打破了明朝的凤阳,摧毁了明朝的祖先陵墓,给明朝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在明末农民起义蓬勃发展的时期,是高迎祥的存在为大多数农民起义军树立了榜样。
[img]490136[/img]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领袖般的人物,却被“子午谷奇谋”活活坑死。
崇祯九年,刚刚与张献忠会师汉中的高迎祥迎来了一个选择,是当地休养、积蓄实力还是冒险进取,进入关中。
当时,虽然明军包围和镇压了农民军,但总是很难取得实质性的成果,在持续的战争中,农民军利用世界混乱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强大,翅膀逐渐丰满。
也许正是这样一个好的局面误判了高迎祥与敌人和我之间的差距,最终发布了一项危险的军事命令:走子午谷,紧急行军攻击西安,以夺取关中为基地。
高迎祥的决定几乎是魏延“子午谷奇谋”的验证。虽然三国与明朝相差1000多年,但魏蜀之间的战争很难与明末朝廷与起义军的战争形成对比,但不得不承认,这是历史上验证子午谷奇谋的最佳机会。
[img]490137[/img]
但不幸的是,这次验证的结果极其悲惨。
高迎祥的部队出发后不久,情况百出,山路难走,天气不可预测,部队行军速度极慢,根本无法完成急行军任务。
最致命的是,经过千辛万苦走出子午谷的高迎祥部,在休息前立即被熟知兵法,早早窥破高迎祥目的的名将孙传庭埋伏。他的下属受了无数伤。我也被俘,被送往首都处死。
高迎祥死后,农民起义军再次成为“闯王”,继续领导农民军与明军作战,直至明朝灭亡。
[img]490138[/img]
但无论如何,随着高迎祥的去世,子午谷奇谋也被正式证明是完全不可行的军事投机。
魏延的子午谷真的不好吗? 为什么诸葛亮强烈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