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唐朝,每个人都会想到什么?以下是相关的历史事迹。
在古代,一日两餐主要是为了适应“日出工作,日落休息”的农业生活习惯。第一顿饭大约是7点到9点,吃得更多,为了处理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被称为“大食物”;下午三四点左右再吃一顿饭。天快黑了。我不能再工作了。我吃得更少,这被称为“零食”。然而,在上层阶级和学者中,三餐制已经实施,并逐渐流行起来。
[img]487161[/img]
唐朝繁荣昌盛,衣食无忧(安史之乱前)。正如杜甫的诗所记:“米流脂米白,公私仓库丰富”,人们完全有可能吃饱穿暖,保持健康丰满的体格。但不能这样认为唐朝以胖为美。到目前为止,其理论依据还不够。
看看武则天。除了描述她的美貌和专政,谁见过描述她肥胖的文字?看看唐玄宗李隆基的两位宠物妃子梅妃(自杀殉难节)和杨贵妃。这两位美女的描述是:梅妃像梅一样瘦美丽,玉环像芙蓉一样丰满美丽。这里提到的杨玉环只是丰满而不是肥胖。
[img]487162[/img]
7
如果唐朝以肥为美,玄宗皇帝作为一国之君,为什么不选择两个肥胖的女人当妾呢?如果真的以胖为美,后宫的3000美女难道不是全国肥胖女性的集中吗?(这张照片太美了,我不敢看……)
让我们来看看唐代画家画的宫女画:阎立本的《战车图》中的女士们看起来强壮而丰满,但她们都很苗条,不胖也不胖。在周芳的《发夹女士图》中,女士们都很苗条,身材也很高,相当苗条。
[img]487163[/img]
再来看看唐诗是怎么写的:
吹龙笛,打鳄鼓,豪齿歌,细腰舞。(李贺《将进酒》)
轻轻地罗着细腰,愿为明镜分娇面(刘希夷的《公子行》)。
秋千细腰女,摇曳逐风(白居易《和春深二十首》)。
后宫多苗条,日日学新声(陆龟蒙《婕钰怨》)。
婀娜多姿的双仆女,容德俱如玉(白居易《续古诗十首》)。
唐玄宗给儿子李亨,在民间选美也是“细长白皙的人”。由此可见,唐代的审美标准是多样化的,最美的是身材苗条高挑,皮肤白皙的人。
还有一种可能:唐朝中后期大部分人吃不饱饭的时候,胖的人自然少了,稀有的东西更贵,胖的人更受欢迎,至少说明家庭条件好..
古人大多采用一日两餐制,为什么唐朝还以胖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