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李白,每个人都会想到什么?以下是相关历史事迹的介绍。
古人读书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有很多种,比如陶冶情操,提高自己的修养,获得名利,实现自己的抱负等等。事实上,大多数古代学者都想通过科举考试成为官员,无论是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还是为了自己的远大抱负。毕竟“一切都是劣质的,只有高阅读”。
可以看出,名利对古人有很大的影响。获得名利可能是古代大多数人的理想。杜甫曾经写过一首诗,描述李白“皇帝不能上船,他声称他的大臣是酒中的仙女”。看到这一点,一个心中有诗有酒、心中没有皇帝、心中没有名利的诗人出现在纸上。然而,李白真的对当官不感兴趣吗?
李白出生在盛唐。他年轻时就开始学习。他十几岁时文学才华横溢,受到当时一些名人的高度赞扬。不幸的是,李白的家人因为不能参加科举考试而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只能通过推荐。年轻而成功的李白开始到处旅行,顺便说一句,他也开始了寻找官员的道路。
公元727年,李白在湖北嫁给了前总理的孙女徐。名义上是婚姻,实际上是“倒门”。徐家贵是一个有权势的家,当然也有助于李白成为一名官员。在此期间,李白多次自我推荐失败。直到公元738年,徐病逝,李白不得不离开徐家,寻找另一条路。
[img]485379[/img]
隐居南山,见孔巢父均无果
这时,李白的一生已经过半了。李白先到长安附近的终南山,和终南山上的隐士一起喝酒写诗。当时,唐代道教盛行,科举考试失败。此时,推荐无门的人想当官。他们只能隐居在山林中,扮成道士的样子,等待有一天的召见。
终南山距长安只有几百英里,是隐居取名的好地方。它也成为通往官场的另一条捷径,大量名人隐居在这里。当然,朝廷也知道这一点,他们会在这些名人中选择最好的,并选择一些给官员。然而,当李白隐居在这里时,他没有“隐藏”任何好的结果,但他不得不离开。
离开终南山后,李白去山东寻找孔子的37代孙子孔巢的父亲。毕竟,孔子和孔子的家庭对封建王朝具有重要意义。起初,李白认为,如果他和这样一个有着深厚家庭文化基础的人呆在一起,他很快就会被朝廷重复使用。不幸的是,孔巢的父亲沉迷于山林之乐。李白等了很长时间都没有结果,很快就无法忍受,告别孔巢的父亲再次寻找别人。
[img]485380[/img]
进入仕途,梦想破灭
据《新唐书》记载:“州举有道,不应...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也至长安。”
离开孔巢父亲后,李白有了一个新的目标,去浙江拜访道士吴军。唐玄宗崇尚道教,吴军是当时全国著名的道士。这一次,李白把加入官员的希望放在了吴军身上。当然,吴筠并没有让他失望,不久之后,吴筠奉旨入京,同时带着李白。到长安后,吴筠将李白介绍给贺知章。何知章当时是三品大员,是东宫王子的官员,官位不小。见面后,他们开始品诗谈文。李白的才华是无与伦比的。何知章也被李白的才华所震惊,并把他介绍给了唐玄宗。
[img]485381[/img]
最后,努力工作得到了回报。历经千难万难的李白终于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在他的前半生,他与名人交朋友,到处寻找人。目的是“封官”的最后一步。当官也是李白最大的政治理想。
李白来到唐玄宗后,很快发现自己只是皇帝的御用文人,离他心中梦想的政坛还很远。但是好在刚开始的时候,玄宗特别欣赏李白,干了几年也能出人头地。不幸的是,坏在这里。玄宗对他的欣赏遭到了别人的嫉妒。李白自己的文学才华是最好的之一。不幸的是,他的政治才能不是很高,他很快就在阴谋的官场斗争中失败了。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问,李白为什么这么执着于当官?按照常理,当官只不过是为了经济利益,但李白的家庭很好,钱也没那么缺。否则,他就无法支持自己的求仕之路,也许是为了心中“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抱负,也许是人们猜测李白是李建成的后代。他原宗室后的身份让他渴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毫无疑问,李白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当官也是他的梦想,但他无法适应官场的阴谋,最终他的梦想被打破了。
李白真的对当官不感兴趣吗?他是如何开始政治生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