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甫,在演义中出现的次数不多,也不是很出名,也许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有这个人。
刘章的下属王甫,刘章投降刘备后,王甫也一起投降,后来被重用,调到荆州,协助关羽一起守卫。
荆州沦陷,关羽惨死后,王甫成功逃回成都,一年后,王甫与刘备征服东吴,不幸阵亡。
以上是正史记载。
[img]479139[/img]
从正史上不难看出,王甫是一个足够忠诚和机智的人。荆州失陷后,王甫可以像米芳和傅士仁一样投降东吴,但王甫没有投敌叛国,而是骑了几千英里,回到了刘备身边。
在此基础上,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给了王甫多次出场的机会,每次出场,都提出了相当有见地的意见,@ 还给了他一个惊天动地、哭鬼神的死法。
《演义》中王甫的设定是关羽身边的参谋,足智多谋,见识深远,才智不亚于陈宫。
第一次,当关羽想北击襄阳时,王甫认为东吴的吕蒙是一场灾难,应该严格预防,但关羽不同意。
第二次,王甫认为糜芳和傅士仁不靠谱,建议关羽换个候选人。这个候选人是赵累,但关羽认为糜芳是刘备的姐夫,不会有任何问题。
第三次,关羽派潘浚守灯塔,但王甫认为这个人性格不好,自私太重,关羽不同意。
第四次,关羽战败麦城后,他准备突破。他面前有两条路要走,一条路,一条路。王甫建议走这条路。这条路有伏击,但关羽不同意。他还说了这样一句气人的话:
“即使有埋伏,又能怎么办?”
结果呢?真的该怎么办!关羽被堵在小路上,绊倒了,马忠一拥而上,关羽成了瓮中之龟。
王甫提出了四个建议,都是真知灼见,一次又一次地命中关键点。不幸的是,关羽太自负,太自以为是,结果导致了惨死的结局,令人遗憾和遗憾!
[img]479140[/img]
刘备大哥废了九牛二虎哭的荆州,一度被关羽丢失,数万人损失。刘备“复兴汉朝,统一中国”彻底化为泡影!
而王甫之死,是人生最高光的时刻。
王甫、周仓守在麦城,此时,东吴士兵枪挑关羽父子一等,对着城门大喊:
“上面的人听着,你的头目已经当场正法了,赶紧投降吧!”
王甫、周仓在城楼上,远远望去,果然是关羽的头,两人极度悲痛,决定跟着关羽走,周仓自杀而死,王甫跳楼而死。
这真是两个人!
为什么王甫如此默默无闻,真正的千里走单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