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成立西汉后,为了尽快稳定国家形势,采取了郡国并行。这个制度,就是在当地建立县,由中央朝廷直接观察,然后在东北开始分封各个诸侯国,由诸侯王管辖。各行各业的诸侯王都有自己的领土,控制着大量的当地人口。总体实力超过了中央朝廷。诸侯国的管辖权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弱。
[img]478015[/img]
刘邦在位期间采用分封制
刘邦在位期间,采取了逐一破解的方式。他慢慢解除了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的权力。这些异姓诸侯的权力太大,可能对中央集团有很大的危险。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他没有收回这些解决后统治的诸侯国,而是让他的儿子或兄弟重新接管他们的领土,成为新的诸侯国。事实上,各国的诸侯力量并没有被削弱太多。
[img]478016[/img]
削藩不成功,七国反叛
直到汉景帝,朝廷与诸侯国之间的矛盾才会日益加剧。前者想加强中央集权,后者想保持现有地位。最初,皇帝和诸侯王之间是由血缘关系联系起来的。随着他们与王室的血缘关系越来越浅,双方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关系也越来越疏远。直到汉景帝想削减诸侯,但削减诸侯是有风险的,诸侯王不愿坐以待毙,于是开始联合多人叛乱,历史上被称为七国之乱。
[img]478017[/img]
起初,叛军来势汹汹,到达长安。由于朝廷已经准备好迎战,三个月后,叛军被彻底平叛。叛乱的七国诸侯王已经死于战争。叛乱平定后,朝廷开始削藩,各国诸侯王的力量大大削弱。虽然三国仍然存在,但没有这么多力量可以对抗中央朝廷。
[img]478018[/img]
镇压诸侯国三个月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联合发动叛乱的七国虽然实力雄厚,但不会在短短三个月内平定下来。只有有了准备,才能用到解释。在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之前,他一定做了很多年的准备,才敢让他们叛乱。汉景帝的父亲汉文帝本身并不是皇帝宝座的正常继承人。他在平定吕氏乱政后被推荐为皇帝。地位不是特别稳定。他在位期间,已经开始进行,平息了许多叛乱,并主张自己的军队。这样的事情给汉文帝敲响了警钟。
[img]478019[/img]
评价:
汉文帝每天都在准备削藩,但又怕引起各大诸侯国的反抗,于是他开始采取“温水煮青蛙”的手段,先把大诸侯国分成小诸侯国,由已故诸侯王直接管辖。看着权力没有被削弱,实际上诸侯国的强大力量已经被分割,导致即使七国之乱开始,也无法与中央朝廷抗争。经过这样的分化瓦解,朝廷与诸侯国的力量对比也发生了悬殊,被平定为定局。
西汉时期七王乱爆发 为什么动乱会被迅速镇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