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白居易吗?今天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作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被称为“诗王”。和大多数男人一样,他有一个初恋,他永远不会忘记在一起,还有一个可以陪伴他的老妻子。为什么这位能写出如此多浪漫爱情杰作的浪漫天才没有一段完美的关系?白居易是一个比金坚更痴情的男人,还是一个总是被抛弃的欺骗女人的感情的男人?
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白居易出生在一个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都是官员。白居易出生后不久,家乡发生了战争。白居易的父亲白当时是徐州彭城县长。因为他说服徐州刺史李伟脱离叛藩,顺从中央,彭城县长被提升为徐州。为了避免徐州战争,白将家安置在辖区内稍有稳定性的符离县。白居易能够在符离度过童年。也在这里遇到了他纯真美丽的初恋湘灵。
[img]474746[/img]
11岁时,白居易遇到了比他小4岁的邻家小女孩湘玲。可以说,她是一个活泼、可爱、善于歌舞的小美人。关于她的外表,白居易在《邻家女孩》中描述了这样一句话:“平婷十五胜天仙,白天嫦娥旱地莲。诗歌虽然常用这种夸张的比喻手法,但也能看出湘灵的出尘气质。湘灵15岁时,已经亭亭玉立,情窦初开的她与19岁风度翩翩的少年白居易相恋,坠入爱河。
按照古代成亲较早的习俗,他们这个年龄应该能够顺理成章,有情人终成眷属。但遗憾的是没有。白居易的母亲横加干涉封建门第的观念。从这个时候到32岁的白居易,他在长安当了校书郎,需要把家搬到长安。这也是白居易最后一次要求母亲允许他嫁给湘灵,但门户比所有封建观念都重的母亲都要大。他毫不犹豫地再次拒绝了他的要求。他们的婚姻没有希望了。从那时起,他们彼此分离了。
白居易从19岁到32岁,这么多年,为什么和湘灵有情人难成眷属?虽然白居易的母亲对这个结局负有很大的责任,但是白居易自己呢?知道自己打不过妈妈的固执,但还是断断续续,多次给湘灵希望,重燃旧情,导致一个15岁的年轻女子浪费到28岁。既然知道妈妈的固执,这么多年都抵挡不住妈妈,为什么不早点把妈妈弄干净,各自安好呢?实际上奉行了“拖”字诀,无论是对母亲,还是对湘灵,都没有果断。
这里需要谈谈白居易的家庭。白家虽然是仕宦之家,但也是世代“世敦儒业”的小官僚家庭。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很晚才结婚,结婚时已经41岁了,而他的妻子陈氏只有15岁。白季庚也是明经出身的县尉、县令、州别驾等地方官员,一生都在庸俗的地方官场上度过。白居易的祖父陈润虽然才华横溢,但一生都很不成功。虽然他的诗写得很好,但他只能成为像县尉这样的小地方官,最终死于县尉的任命。
[img]474747[/img]
从这里可以看出,白的母亲可能会受到父亲和丈夫的影响。她希望白居易能闪耀门楣,跳出这个小官僚圈子。她当然不希望白居易娶一个平民女人。这种深入骨子里的封建观念不是那么容易动摇的。古代女性28岁还没结婚是不可想象的。白母不知道湘灵是他的儿子,错过了花期吗?归根结底,深入白母骨子里的封建门第观念可能还夹杂着希望白居易振兴家门的想法,使白母不可能妥协。
在此期间,白居易无法与母亲抗争,而是写了许多情诗来表达对湘灵的刻骨相思。“寄湘灵”、《寒闺夜》、《长相思》、《冬至夜怀湘灵》、《感秋寄远》、《寄远》等。包括后来的千古绝唱《长恨歌》,也反映了他们的感情。从这些诗中,我们可以看到白居易对湘灵的深情。
既然这么深爱,为什么不剧烈抗争呢?既然不敢剧烈抗战,为什么不早点放手呢?事实上,白居易从小就受到这种家庭氛围的影响。无论他看起来多么不同,他都被各种封建道德礼制牢牢地囚禁在骨子里。这场复杂的性格悲剧决定了他不敢公开违背母亲和孝道,因为他的爱,湘玲是他多年来最美好的梦想之一,他不想醒来。@ 他在自己的世界里龟缩,不敢对母亲和湘灵更进一步。
白居易不敢反抗母亲,也不想放弃爱情,所以他沉默了,直到37岁才结婚。最后,他无法抗拒母亲、家人、亲戚和朋友的劝说。@ 白居易和杨小姐结婚了。杨氏是高官杨汝士的妹妹。夫妻关系如何?从几首赠内诗中可以看出。新婚诗杨洋30句,多唠叨的说教,一句“君虽不读书”描述杨氏;后来的《礼物》诗有“不要思考明月的往事,损害你的颜色,减少你的年份”。更有甚者,题为《礼物》的白居易诗中的故乡是指苏州傅离,白居易在杨面前毫不掩饰对湘灵的相思。
白居易和杨的婚姻从一开始就不是他所期待的。婚后白居易该怎么办,没有这段婚姻的改变。在此期间,白居易和杨氏一直闹着别扭,这不是猜测,他的诗里都有反映:“妻儿不问只耽酒,冠盖都懒得抱琴。白居易还特别指责杨氏:“小树山榴近砌种,半含红萼带花。争知司马夫人嫉妒,搬到庭前就不开了。” 他说他的妻子心胸狭窄,相处不好,甚至不能容忍种植花草。
当白居易升职,杨氏得授予邑号时,他对杨氏的蔑视和斥责已经溢于言表。他说:“我转官阶的时候经常感到羞愧。君加邑号有什么功?...如果你靠着自己的名字,你会懒洋洋地堕落,你会睡在绿窗里!”杨在《妻子第一次授予邑号告身》中的作品中有什么感受?
[img]474748[/img]
白居易过去的刻薄和尖锐,大多是对黑暗政治和社会现实的讽刺,目的是为人民说话,但这些诗讽刺了他的妻子。从他与杨的婚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白居易对封建世俗礼教的妥协及其复杂的矛盾。
元和十年(公元815年),白居易因不公正被贬为江州司马路,遇到了正在流浪的湘灵父女。白居易写了一首题为《逢旧》的诗。这时,白居易已经44岁了,湘灵也40岁了,但他还没有结婚。一对失去爱情的老情人抱头痛哭,没有后续行动。
可以合理地说,白母亲这次去世了,再也没有人阻止他们在一起。情人应该结婚。白居易为什么不嫁给湘灵?这真是个谜。也许湘灵已经成为白居易年轻时得不到的美好梦想。现在他不想打破这个梦想。
直到白居易53岁,在杭州刺史任满回洛京的路上,他才结束了这场35年的爱情悲剧,当他看到老村邻居湘灵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时。
经历了感情的波折,婚姻的磨合,仕途的起起落落,白居易和杨的磕磕碰碰的生活也老了。时光飞逝,走到生命的尽头,身边只有携手最久最长的妻子。从他老年写的《自咏老身示诸家属》来看,他也意识到,陪伴自己一生、白头偕老的是妻子,儿孙满堂,平淡的日子也是福气。总结一下你对家庭生活和生活的感受。归根结底,白居易在感情上也是一个普通人,在他身上折射出许多男人感情的影子。
为什么白居易没有收获一段完美的关系?他痴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