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战国时期和战国时期。一方面,春秋时期,周王室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历史上称之为春秋五霸(另一方面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合鲁、越王勾践)。另一方面,战国时期,战国七雄之间发动了激烈的并购战争,最终由秦始皇统治世界,消灭了山东六国。
至于春秋战国之间的分水岭,一般以三家分晋为标志。当然,一些历史学家认为田氏代齐应该加入。这是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清医生掌握了权力,最终篡夺了原君主的权力,甚至结束了姬姓晋国和姜姓齐国的历史。那么,问题来了,清医生掌握了权力。为什么晋国分为三家分晋国,齐国是田氏代齐国?
一
@ 对晋国来说,虽然最后三家分晋,也就是魏、赵、韩三家分晋国。然而,事实上,晋国几乎和齐国一样,有一个清大夫家族取代国君的情况。公元前633年,自晋文公作三军设六卿以来,六卿一直控制着晋国的大权。在这个过程中,六卿不仅与晋国君主展开了较量,而且相互兼并。到晋平公时,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相互倾滚。
后来赵灭范中行后,晋国的权力被赵、魏、韩、智掌握。其中,智氏在整体实力上保持领先地位,完全有机会消灭其他三家,从而形成类似田氏代齐的结果。然而,在公元前453年的晋阳战役中,智氏被魏、赵、韩联合消灭,导致晋最终被魏、赵、韩分割。
二
在晋阳之战中,智氏联合韩氏、魏氏三家包围了赵氏,对赵氏来说,曾经被围困在晋阳这座城市,可谓危在旦夕。然而,在晋阳这座城市被打破之前,韩氏和魏氏选择背叛智氏,与赵氏联手杀死智氏。在这方面,在许多历史学家看来,如果智氏在晋阳战争中最终消灭了赵氏,那么他就不会放过韩氏和魏氏,直到智氏成功合并了晋国的其他清医生家族。然后,智氏最终将完全取代晋国公室,这自然类似于田氏代齐。
[img]473190[/img]
因此,在笔者看来,三家分晋显然不是清医生掌握权力的必然结果,而是晋阳之战等事件造成的意外情况。值得注意的是,对齐国来说,原本掌握大权的清大夫,其实不止田氏家族。当然,最终的结果是田氏消灭了其他卿大夫,从而在齐国家族中占据主导地位。也就是说,与晋国的智氏相比,田氏并没有像晋阳之战那样被打败,成功地取代了齐国公室。
[img]473191[/img]
三
齐国历史上,高氏、国氏世代为齐国上卿,天子任命,齐国形成吕氏(齐国君主)、三家高氏、国氏共同保护姜姓社姬的局面。但从田桓子事齐庄公得宠起,经过田厘子(田乞)、田成子(田常),吕氏经历了齐庄公、景公、悼公、简公。经过反复斗争,至田常为齐简公相,田氏掌握了齐国的实权,持续了95年左右。公元前545年,田氏与鲍氏、栾氏、高氏共同击败了执掌齐国大权的庆氏,齐国从此改为栾氏,高氏共同执掌大权。
公元前532年,田氏利用栾氏、高氏之间的矛盾,与鲍氏分别击败栾氏、高氏。因此,尽管齐国以前有许多清大夫家族,但到了春秋末期,田氏先后击败了许多对手,形成了一个主导地位。齐悼公四年(丙辰,公元前485年),吴国、鲁国攻打齐国时,齐医生鲍牧与齐悼公有矛盾,齐悼公杀鲍牧。鲍牧被杀后,田氏在齐国再也无法比拟对手了。
四
@ 与晋国的智氏相比,齐国的田氏显然更有耐心,即循序渐进,充分利用对手的矛盾,从而达到一一消灭的目的。与此同时,田氏为了顺利取代姜姓齐国,一方面在齐国施恩德于人民,从而得到人民的支持。另一方面,田常是齐平公的后裔,怕诸侯自杀。为了稳定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大诸侯国,他取信诸侯,争取诸侯的信任,回归鲁卫侵略。西部与晋朝的韩、魏、赵签订了联盟合同,与吴、岳互通使节。因此,田的积极性和循序渐进,促使他在取代江姓齐国时,不仅没有受到春秋战国诸侯国的攻击,也没有反对齐国的声音。
[img]473192[/img]
@ 清博士也掌握了权力,齐国是田氏代齐,晋国是三家分晋。就时间而言,三家分晋发生在田氏代齐之前,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意味着魏国、韩国、赵国三个诸侯国的正式成立。魏、韩、赵分晋后,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命令田和为齐侯。此后,田在形式上取得了齐侯的地位,即田取代了吕,并继续使用“齐”作为国家名称。基于此,魏、韩、赵、齐、燕、楚、秦被称为战国七雄,这意味着战国历史的全面开始。
为什么晋国只分为三个国家,其他几个国家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