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以朱溪为核心的理学为治国基础,由朱溪制定。在这一哲学基础的影响下,宋朝呈现出与其他朝代完全不同的面貌。
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家思想,是宋代的主要哲学思想。朱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朱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浩和程毅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其核心内容是:“理”是宇宙万物的起源,是第一性;“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所以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明中叶的王阳明反对朱认为心理和理论是两件事,创造了与朱相反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心理学。理学从客观唯心主义演变为主观唯心主义,表明它已经走向了极端。
[img]473255[/img]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涩,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死文,世称朱文公。祖籍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县(今福建省尤溪县)。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朱子。在大成殿十二哲人中,朱熹是唯一一位非孔子亲传弟子,享祭孔庙的人。
[img]473256[/img]
朱是程浩、程颐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课。朱有很多故事,包括《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解释》、《通书解释》、《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指定标准。
朱的思想是什么?宋朝为什么要以他的思想为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