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三叛发生在曹魏后期。由于司马懿篡夺了权力,掌握重镇寿春的指挥官发生了三次反抗司马懿家族的兵变。这三次是王凌之叛(251年4月)、文钦之叛(255年正月)和诸葛诞之叛(257年5月至258年2月)。司马懿家族平定了三次叛乱。
这三次兵变的失败促使司马懿家族成功铲除了支持曹魏皇帝的势力。从那以后,很少有实力派支持曹魏皇帝,士大夫纷纷倒向司马懿家族,甚至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甘露五年(260年),甘露发生变化,曹尚不愿被控制,率臣反抗司马昭,最终被司马昭、贾充、成济杀害。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昭死后不久,其子司马炎篡魏称帝,建立西晋,曹魏灭亡。
淮南一叛
司马懿于公元249年发动了高平陵之变。在这次兵变中,曹爽将军被罢免后被杀,太傅司马懿掌握了魏国的权力。对此,曹魏太尉王玲和侄子令狐愚看到曹魏皇帝年轻,被司马懿架空。因此,他们打算废曹芳,改立楚王曹彪,令狐愚派部将张式联系曹彪。嘉平三年(251年),王玲看到东吴在涂水区采取行动,于是请朝廷批准攻打东吴,并打算借此机会起兵反抗司马懿,这是王玲的叛乱。然而,这个请求没有得到回应。王玲派部告诉兖州刺史黄华废除计划,希望得到支持。然而,杨红和黄华向司马懿揭露了王玲的计划,司马懿率领军队进行了讨伐。
[img]471466[/img]
对于司马懿来说,他有足够的先发制人经验。例如,在公元228年,孟达准备背叛曹魏,再次回到蜀汉。结果,司马懿得知这一消息后,在孟达开始军队之前,成功杀死了孟达。
在此基础上,当司马懿率先出击时,王知道自己输了,司马懿在发兵时首先赦免了他的罪行,于是投降了,司马懿降职了。但后来,王知道他很快就会被杀,所以他在被拘留到洛阳的路上自杀了。王、令狐愚等人被杀,曹彪也被杀。
同年6月,司马懿病得很重,很快就去世了,他的长子司马师继续掌权。对司马懿来说,他不仅成功消灭了曹爽及其党羽,还平息了淮南三叛的第一次叛乱,这无疑巩固了司马懿家族在曹魏的地位,削弱了对曹魏忠诚的力量。
淮南二叛
元年(254年),李丰、夏侯玄、张缉等人打算推翻司马师,但计划揭露,李丰、夏侯玄、张缉等人都被杀。司马懿篡夺大权后,也需要面对曹魏势力的激烈反击,就像曹操威胁天子命令诸侯后遭到汉朝力量的反击一样。曹芳对李丰等人被杀后深感不满,引起司马师不满,于是几个月后强行废墟曹芳,将高贵乡公曹尚改为皇帝。李峰等人被杀,曹芳被废,这让驻扎在寿春的镇东将军吴丘俭和扬州刺史文钦非常不安,担心自己会卷入其中;吴丘俭的儿子吴丘甸也建议父亲举兵保卫曹魏,所以他们决心反抗司马师。在我看来,司马师咄咄逼人的态度无疑加速了淮南三叛第二场叛乱的到来。当然,从司马师的角度来看,如果对敌人心软,只会增加司马懿家族毁灭的风险。
[img]471467[/img]
正元二年(255年),无丘俭、文钦在寿春举兵讨伐司马师,进兵项城,这是无丘俭文钦的叛乱。值得注意的是,东吴知道无丘俭叛乱后,首相孙军率领吕据和留赞领兵到寿春支援无丘俭,即东吴显然不想错过削弱曹魏力量的机会。司马师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亲自带领军队进行讨伐,并派遣荆州刺史王基带领军队对抗叛军,抢先占领南顿。之后诸葛诞、胡遵和邓艾都带领司马师会合。司马师命令军队不要进攻,但丘俭和文钦不能进攻,他们害怕在撤退时被袭击。淮南军队的士兵因为他们的家人在北方,军队的心崩溃了,只有新归属的士兵仍然有效。
此时邓艾驻屯乐嘉,没丘俭见邓艾兵弱,于是派文钦进攻,但文钦到后却发现司马师带领大军到来,于是撤退。司马师派左长史司马班追击,文钦军败退,因其子文阳奋战才能全身而退。战斗进行到这个时候,无丘俭等人自然就是大势所趋。@ 此时殿中人尹大目追出试图劝说文钦,却被文钦拒绝。吴得知文钦败退后乘夜逃跑,其余士兵随后崩溃,吴逃到慎县被平民张属射杀,枭首被送往洛阳。文钦回到项县时,军队已经崩溃,寿春又被诸葛诞占领,于是逃到东吴。在司马师成功平定叛乱的背景下,孙军到东兴时知道诸葛诞已经占领寿春,于是退役;诸葛诞派部追击蒋班,斩杀留赞。对东吴来说,不但没能从这场叛乱中得到好处,反而损兵折将,可谓“赔妻折兵”。
淮南三叛
[img]471468[/img]
平定后不久,司马师因眼睛震出眼眶,痛死于许昌。司马师去世后,他的弟弟司马昭掌权。当然,和司马懿、司马师一样,司马昭也遭遇了曹魏重镇的叛乱,这无疑是对司马昭能力的考验。甘露两年(257年),曹魏征东将军诸葛生杀扬州刺史乐臣,根据寿春反抗司马昭,并派长史吴纲带儿子诸葛亮和牙门子弟到东吴当人质,请求援兵;这是诸葛生的叛乱。司马昭于是率领26万大军攻打诸葛诞,驻扎在丘头,并派镇东将军王基和安东将军陈骞包围寿春,派石苞、胡质、州泰领兵抵抗吴兵。面对诸葛诞发起的叛乱,司马昭也亲自率军征讨。对此,笔者认为,淮南三叛爆发时,司马懿父子之都亲自征求意见。显然,他们是乱臣贼子,不敢把兵权交给其他将领。
@ 面对司马昭率领的军队,诸葛诞战败,被寿春包围。甘露三年(258年)正月,诸葛诞、文钦、唐咨等突破但失败,死伤重重,只能撤回城市。城市里的食物几乎枯竭了,成千上万的人被降落了。文琴还打算释放城市里的北方人,只有吴兵守卫以减少食物消耗。诸葛生日不听,因为讨厌文琴而杀了他。文琴子文阳和文虎知道文琴被杀了,所以他们向司马昭投降。叛徒离开后,诸葛亮的弟弟显然无法坚持下去。最后,司马昭在2月攻克寿春。诸葛诞兵败城逃亡,被胡奋部下士兵杀死;吴将于诠也为战而死;唐咨和王佐投降了。综上所述,司马懿篡夺大权后,曹魏势力三次反击,但最终结果以失败告终。
淮南三叛历史上发生了什么?最终的结果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