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唐太宗未能全部赢得高句丽和百济。为什么李治能成功?

贞观19年(645年),唐太宗李世民开始为他执政生涯中最后一个和朝鲜半岛最强大的对手高句丽做准备。然而,从公元645年5月到当年9月,大唐铁骑并没有全军惨败,但也遭到了朝鲜安市城的狙击。唐太宗被诞生的薛仁贵救了出来。然而,在公元660年和公元668年,唐高宗李治赢得了所有的高句丽和百济。秘密是什么?李治比他父亲李世民强吗?

@ 我先介绍一下唐太宗是如何备战的。大唐于公元644年底征兵10万士兵,计划到645年4月至5月,准备的材料最多只够10万军队消耗4-5个月,唐太宗最初的想法,打高句丽并不容易,毕竟,当时他带领李积、张亮这位绝世名将亲征,小朝鲜何足挂齿。出乎意料的是,战争的预期确实和李世民一样。唐朝士兵攻打高句丽的白岩城和辽东城都取得了胜利。然而,在最后的安城,唐军的天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物资供应无法在战线上拉得太长。高句丽将军抓住机会成功逆转战局。唐太宗带来的10万人几乎损失了一半以上。继续消费是没有意义的。唐太宗选择军队撤退长安。在过去的四年里,公元649年辽东之战后,唐太宗因病去世。

[img]468519[/img]

这就是李世民为高句丽做准备的简单情况。可以看出,李世民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赢得高句丽,即使他只使用了10万人。然而,当时高句丽在全国有78万人口。据计算,当时高句丽的总人口已经达到400多万,高句丽也是一个高度集成的农业社会,与那些西部地区的游牧部落相比,它仍然非常成熟,此外,多年来学习汉文化与中原人民没有什么不同。唐太宗最初的想法相对简单。他用快刀斩乱麻。他三次、五次、二次赢得了高句丽。他犯了军事禁忌,从不打一场不确定的战斗。唐太宗的准备真的太匆忙了。

第二,不知道看官有没有东北人。东北三省,尤其是继续向北,气候变化非常快,每年8月和9月都迎来了一波寒流。而且当时大唐军兵正好在9月份的季节变化摊位上。士兵们仍然穿着单身衣服,没有准备棉质衣服。他们突然遇到了极北寒冷的地方,这使得位于中原的大唐军兵难以忍受,战斗力急剧下降。即使有像李积这样的绝世名将,也许很难逆转。

让我们来看看他在唐高宗时期的准备工作。唐高宗很聪明。他在公元660年赢得了百济国。朝鲜半岛由百济、新罗和朝鲜组成。百济相当于高句丽的附属国或邻邦友国,属于一荣俱荣的关系。李治先拿下百济,相当于拔掉了两颗老虎的大牙,但李治并不着急,耐心等待了8年。在这八年里,高句丽内部出现了巨大的混乱。668年,李治看到时机已经完全成熟,从水陆两个方向派出名将苏定方向高句丽进攻,李治这一步走得对。

[img]468520[/img]

唐太宗派出的李积、张亮大多是陆战部队,试图通过平原高地,一直把高句丽推掉,但苏定方这个人擅长水战。他从环渤海到朝鲜海域,然后让步兵从百济过去形成南北合围的趋势,包围了高句丽,这使得高句丽不得不仓促作战。但它的南北双方都被大唐占据,背后是汪洋大海死路一条,在这种情况下,唐朝士兵无论士气如何。相反,他们的优势比朝鲜强得多,所以他们完全赢得了高句丽。

唐高宗李治不一定比他父亲强。唐太宗已经是他职业生涯的结束了。他可能预感到自己的生命很快就会过去。他想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用闪电战赢得高句丽,但他低估了高句丽的实力。假如唐太宗,精心策划一年,派出20万大军,我觉得即使安市镇的李世民被包围,他还是有能力突破的。直接攻击高句丽的都城也不是不可能的,但还是那句话,唐太宗准备得不够。不适应朝鲜半岛的气候。遗憾败北。

从那以后,李治继位了,他不停地敲打高句丽。到公元668点,他就熟了。李治只需要做好准备,摘下桃子高句丽。总的来说,李治不一定比他父亲强,但唐高宗的运气和环境更好,准备也更充分。

[img]468521[/img]

最后,我想给大家一点科普知识。唐朝的领土是李治时期最大的扩张,而不是李世民时期。然而,李世民多年的战争吓坏了大唐周边国家。在李治时期,他基本上没有付出任何努力。我们必须轻松击败这些早已被大唐吓坏的邻居,这与征求高句丽相似。


唐太宗未能全部赢得高句丽和百济。为什么李治能成功?唐太宗未能全部赢得高句丽和百济。为什么李治能成功?

,,,,,,,

  • 揭秘:为什么武则天跟唐太宗12年没怀孕?
  •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因此,在她的一生中,有著名的功过是非,也有鲜为人知的秘密。第一个秘密是,武则天从...

  • 唐懿宗李漼:一生欢游无度用人无方的无能皇帝
  • 唐懿宗虽然当了皇帝,但对上朝的热情明显不如饮酒作乐,宫中每日一小宴,三日一大宴,每月在宫里总要大摆宴席十几次,除了饮...

  • 唐高宗是窝囊废?为何说其能力不输李世民
  • 唐高宗是掩盖在李世民和武则天光环之下的一个男人:不争气的儿子,懦弱的丈夫。对于高宗,自古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于把他放在太...

  • 孔颖达简介 唐代著名经典学家孔颖达的生活
  • 孔颖达编制了《五经正义》,排除了经学内部法师的门户意见,在众学中选择最好的,为博览会做广泛的收获,结束了西汉以来的各...

  • 杜如晦简介 唐朝大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杜如
  • 莱国公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汉族、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人,唐初大臣。他是李世民夺取政权、开创贞观治...

  • 唐玄宗时期的科举制度都改革了哪些方面?
  • 唐玄宗是唐朝最著名的皇帝,也是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是唐睿宗的第三子,自幼多才多艺,精通音乐、书法,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