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给大家带来安禄山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继续往下看。
公元755年12月16日,强盛的唐朝迎来了一场极其繁荣和衰落的叛乱,历史上称这场叛乱为安史之乱。当时,安禄山作为范阳、平卢、河东三镇的节度使,带领原唐代20万士卒前往唐代洛阳,长安一路奔杀。此外,令后人惊讶的是,安禄山带领的叛军一路战无不胜。他们经过的所有州县都投降了。当地县长要么开门迎接叛军,要么弃城逃跑,要么被叛军俘虏杀害。叛军很快就控制了整个河北。
更奇怪的是,安禄山虽然是胡人,但他带领的士卒大多是汉人。例如,在安史之乱中,有高淼、何千年、许叔冀、吉温、张万顷、孙孝哲、曹将军、徐归道、独孤问俗、张休、张通会等十一个人。在这十一个人中,除了孙孝哲和曹将军是胡人。无论是安禄山反叛后称帝,还是史思明起兵后称帝,无论是在叛乱过程中还是在称帝后,他们都依靠绝大多数重用群体或汉人。
[img]469439[/img]
而且根据《新唐书》,安禄山手下有2500名将军,而在安禄山叛乱之前,只有38名将军被胡将取代。也就是说,在这2500名战将中,汉将至少占95%,更不用说士兵了。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些士兵愿意为安禄山努力,攻打汉人建立的唐朝?他们到底画了什么?例如薛嵩,他是薛仁贵的孙子,范阳节度使薛楚玉的幼崽,说他是根正苗红也不过分。但他参加了安禄山叛军对唐朝的攻击。
[img]469440[/img]
如果一两个汉人甚至少数汉人参加安禄山的叛军,这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然而,即使是像薛嵩这样根深蒂固的贵族子女也参加了叛唐队,所以这个问题很大,这证明了唐朝本身肯定有问题,而且不是一个普通的小问题。这个问题主要出现在唐代的招聘制度上。唐朝一开始,用的是府兵制,简单来说,唐朝给你家分田分地,分牛分农具,免费分。但是你要付出一些代价,那就是要派男人出去当兵。当兵好了也可以功封赏。虽然一开始大家都积极参与其中。
[img]469441[/img]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出现了,府兵成了一些人的免费奴隶。所以很多人都不愿意去做,开始逃跑。但是国家没有军队是不可能的。士兵们都跑了。谁来保卫国家?因此,唐朝对征兵制度进行了改革,改为募兵制,也就是说,当兵坚持自愿的原则,这些人喜欢当兵,喜欢打仗,所以军队的战斗力马上就来了。但是招兵制并不完善,自愿当兵就像打工一样,要发工资,没有工资谁愿意做呢?士兵必须支付工资。而且唐朝募兵的费用都是由自己收取的,与中央政府关系不大,所以士兵们的工资都是安禄山发放的,是自己的老板。跟着造反也没有选择。而且古代讲究兵为将有,谁给钱多谁给权利大那就是亲娘。至于什么民族大义,对不起值多少钱?于是,汉人打汉人的悲剧开始上演。
安禄山起兵造反,为什么这么多人愿意加入他的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