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年春,成吉思汗亲率蒙古大军从黑水城北部的唐拉海关突入西夏,蒙夏战争正式爆发。早在1205年和1207年,蒙古和西夏就发生了两次小规模的军事冲突,但考虑到当时两国各自的情况,战争并没有扩大。这一次,成吉思汗带领军队远道而来,目的非常明显,即彻底征服西夏,消除侧翼威胁,为今后攻打金国奠定基础。下一步就是带来历史真相,一起来看看吧!
为了抵御蒙古人的入侵,西夏王子李成珍(夏襄宗之子)率领5万精锐在河西走廊入口处展开阵势,与蒙古军队正面交锋。结果西夏军队全军覆没,主将李成珍不知所措。
河西走廊之战严重伤害了西夏的活力。无奈之下,西夏人只能动员全国力量,聚集12万军队,在都城中兴府前守卫最后一道重要防线克夷门(今宁夏贺兰山三关)。
13世纪初,蒙古铁骑在野战中无敌。但如果是攻城拔寨,那就不是他们的专长了。因此,在克夷门之战中,蒙夏军队对抗了近三个月。蒙古人多次发动强攻,被西夏军击退,形势逐渐向有利于西夏人的方向发展。然而,在关键时刻,西夏主将尾名令公突然脑袋短路。他命令全军在野战中与蒙古人作战。结果,10多万西夏军几乎被歼灭,尾名令公本人也成为蒙古人的俘虏。
1209年7月,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军队到中兴府城下,轮流攻击中兴府。夏襄宗知道他打不过对方,所以他决定坚持这座城市,不能杀人。成吉思汗虽然像战神一样存在,但面对中兴府却无能为力。
转眼间,9月,蒙古人围攻中兴府已经50多天了,但没有进展。这时,天气开始变冷,连绵不断的秋雨使周围的道路泥泞不堪,驻扎在中兴府城外的蒙古军队的处境自然可想而知。看到附近黄河的水位越来越高,成吉思汗突然有了一个计划:淹没中兴府。
成吉思汗立即命令全军转移到附近的高地,并修建了一个临时防洪堤。然后让人们打开黄河大坝,滚滚的河水立即冲向ZTE大厦。
[img]469404[/img]
在中国历史上,引水倒灌攻破城市的案例很多,所以成吉思汗的举动充分利用了自然资源条件。然而,蒙古人在控制河流方面的水平仍处于“小学生”阶段。因此,倒灌的黄河水并没有像成吉思汗想象的那样瞬间冲走中兴府,只是让中兴府及其周边地区泡在河里。然而,对于成吉思汗来说,这一结果也是可以接受的。古城墙是用夯土建造的,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后自然会松动。
为了等待最后的“收获”时刻,成吉思汗和他的蒙古军队从9月到12月在城外等待。成吉思汗和他的手下都认为胜利在望,看到中兴府的城墙即将坍塌。然而,令蒙古人惊讶的是,他们建造的临时防洪堤因长期浸泡在水中而首次坍塌。汹涌的黄河迅速冲向蒙古军营,大量的军械、粮食和草被卷起来,因为没有时间搬迁。
成吉思汗无疑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军事指挥官,但他在这件事上确实犯了低级错误。看到粮草不好,这场战争怎么能继续下去。无奈之下,成吉思汗不得不命令全军撤退。
[img]469405[/img]
此时一直在城市里收缩的夏襄宗已经被蒙古人吓傻了,他立刻决定趁此难得的机会向成吉思汗求和。此时成吉思汗正担心西夏人会突然发起反击,结果却等着夏襄宗的求饶信,这自然是求之不得。因此,西夏向蒙古称臣,西夏公主嫁给成吉思汗为妻。虽然蒙古没有在军事行动上取得成功,但它获得了安慰奖,并向隔壁的金国展示了“肌肉”,这并不值得这次旅行。
为什么蒙古第一次正式攻击西夏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