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刘贺在海昏侯是极其荒谬的,主要是因为史书记载他在位27天,做了1000多件荒谬的事情。然而,从宋朝开始,一些历史学家就质疑这些数据。同样,刘贺平均每天做40多件荒谬的事情。他有多精力充沛?他的一天不是12小时,而是120小时吗?
[img]464654[/img]
刘贺被废,真正的原因是他不听话。
顺便说一句,“海昏侯”刘贺最初是昌邑王,后来成为皇帝。被废除后,昌邑王国被废除,降为山阳郡。汉宣帝称他为海昏侯。
[img]464655[/img]
刘贺是汉武帝刘彻的孙子。然而,刘彻的下一位皇帝是刘弗陵和刘贺的叔叔,而不是他的父亲。从法律上讲,刘贺并不是天生就是皇帝。
刘弗陵没有孩子,大臣们从宗室里找到了一个刘贺当皇帝。汉朝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前面有汉文帝刘恒,后面有汉宣帝刘询。他们都被“大臣”选为皇帝。
当他们多次选择皇位继承人时,大臣们并不是唯一的选择。刘恒可以成为皇帝,带领军队杀死诸吕的刘翔不能成为皇帝?刘和可以成为皇帝,汉武帝和其他后代不能成为皇帝?刘查更胡说八道,他是汉武帝的曾孙,从他的祖父开始就没有成为皇帝!有这么多的选择,你会说大臣们选择了一个疯子、精神疾病、狂躁的病人继承王位,你会相信吗?
[img]464656[/img]
“大臣们”选择谁当皇帝,谁就不能不与大臣们分享权力。无论是“主弱臣强”还是“欺凌”,现实情况都是这样的:开国皇帝往往特别容易接受建议,一群老臣与他并肩作战,有功劳就有发言权。而像刘恒、刘询这样“被选为皇帝”的人,更需要尊重和礼待大臣。后来汉献帝就更惨了,当了31年的皇帝,当了一天的实权!
[img]464657[/img]
当汉文帝刘恒收到要他继位的消息时,他也很担心:他不仅打占卜,还与大臣们讨论,还派人到北京探望,然后轻装简从地进入长安。当他到达渭桥时,大臣们跪下来迎接并送上了玉玺。他一再拒绝:“进入博物馆再讨论”。
再看看刘贺。他一大早就收到了一封印章,中午就匆匆出发了;一路跑来跑去,侍从骑的马累死倒亡;大肆奖励自己的亲信,提升自己;拒绝大臣送给他的博学儒家,几天就把他们都赶走了...
[img]464658[/img]
历史上记载刘贺在位27天,做了1000多件坏事,太夸张了。但从记载的几件事可以看出,刘贺急于建立自己的权威,拒绝朝鲜的旧势力,用力过猛,没有空间。这极大地威胁到了老大臣刘邦杀韩信的故事。谁不知道呢?
[img]464659[/img]
他们不仅没有找到一个顺从、理想和要求的“圣主”,而且还对自己构成了威胁。当然,大臣们愿意利用新皇帝刘贺的基础不稳定,首先根除他,改变一个符合标准的小皇帝。
[img]464660[/img]
历史书记载,废除刘贺的是权臣霍光。但霍光必须有大量的支持者,而不是一个人独断专权的结果。
刘贺在位27天后被废除。 刘贺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