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春秋时期,晋国为何能长期压制主秦国?

春秋时期是一个动荡不安、风起云涌的时代。王室衰落,诸侯齐起。晋、秦、楚、齐并称为“四大强国”。其中,就秦而言,虽然它在战国时期崛起,最终统一了世界。然而,在春秋时期,秦遭受了晋的长期压制。那么,晋是怎么做到的呢?

[img]461840[/img]

春秋初期,对于偏居西方的后起之秀秦国来说,晋国是一座挡在自己和东方之间的山。一代英雄晋献公死后,秦穆公帮助晋惠公和晋文公回国继位,希望与晋国建立良好的关系。但晋国人似乎并不欣赏,尤其是晋文公。成为一代霸主后,他只想让秦国成为一名小追随者。

据《史记秦本纪》报道、《史记晋家》和《左传》记载,那一年晋国攻打郑国,邀请秦国一起出兵。郑国给秦穆公发了一封信,说郑国和晋国是邻居。如果郑国被摧毁,晋国的实力会大大增强,秦国的地位也会下降。希望秦国三思。这一下子戳到了秦穆公多年的泪水,他仰望天空很长一段时间,然后下令撤军,临行前留下几位将领帮郑国守城。晋军也撤离了战场,看到盟友们放弃了。

晋文公去世后,秦穆公觉得机会来了,于是派了一支军队远征郑国,意图染指中原事务。然而,这次远征并没有成功。在回来的路上,晋出其不意地伏击了萧山,包围了秦国的远征军。秦军全军覆没,三名高级将领被俘。这是秦国历史上最糟糕的失败之一,也是改变春秋历史的关键一战。这场战争是周襄王25年。从那时起,秦国切断了向东扩张的道路。

秦穆公去世后,秦康公仍然没有放弃向东扩东的念头,与晋国发生了几次战争。然而,面对如火如荼的晋国,秦军并没有占便宜。晋国元帅赵盾意识到有必要屯兵要塞,遏制秦国人无休止的骚扰。桃林要塞成为防御秦国的核心堡垒,位于潼关至函谷关,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是秦国通向东方的咽喉要塞。这个要塞在未来的秦晋战争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整个春秋时期,秦国人被压制在桃林要塞以西,无法越过雷池。

周定王十三年来,晋国发动了对赤迪的全面战争。晋军主力倾巢而出,扫灭赤迪。秦桓公趁机出兵,杀入晋国,兵抵辅氏。晋景公亲自率领一支军队,由魏作为前敌总指挥,阻止秦军。在辅氏战役中,晋国没有派出最强的兵力,但仍然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在这场战役中,秦国意识到自己的武力远不如晋国。在晋国的威慑下,秦桓公不敢轻举妄动。

六年来,在宋国的调解下,晋楚两大霸国停战谈判,历史上被称为“第一次消兵之会”。晋楚两大超级强国停战后,晋国能够腾出手来对付秦国。八年来,晋厉公派大夫吕相出使秦国,提交了一份“绝秦书”。在这本绝秦书中,晋国历数秦晋八十年的外交关系,把秦国骂成了狗血喷头。晋国振臂一呼,东方诸侯纷纷响应。齐国、鲁国、宋国、郑国、卫国、曹国、诸国、滕国都派出军队协助晋国打击秦国。

秦军进入麻隧,与晋国为首的联军对峙。双拳不敌四手,秦军被东方联军打败,大败而逃,秦军将领成差,护卫女父被晋军俘虏。晋军乘胜追击,渡过泾水,一路追击侯丽才胜利班师。麻遂之战是晋国对秦国发动的最大进攻。在发动战争的时候,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晋楚消除军队的难得机会;在外交上,晋国与八位王子合作,形成绝对优势,这就是麻遂之战胜利的原因。

萧山之战后,秦国被晋国压制了200多年。晋国没有摧毁秦国,主要是因为晋国虽然强大,但内乱频繁。周灵王二十二年,晋国爆发栾盈之乱,齐国乘机出兵袭击。虽然晋国政府很快平定了叛乱,击退了齐国的入侵者,但其霸权已经逐渐消失。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晋国再次寻求与秦国和解。周灵王二十三年,晋秦各派使臣互访,缔结盟约,两对死敌握手言和。此后,由于晋国内乱不止,无暇理会秦国,两国和平了几十年。到了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晋国正式分为魏、赵、韩,秦国才看到希望。

[img]461841[/img]

为什么秦国被晋国压制了200多年?

@ 根据《左传》、据《史记》等史料记载,秦晋在兵役相遇前曾成为“秦晋之好”。例如,没有秦穆公的帮助,晋文公就无法成功登基。基于此,当晋文公想称霸中原时,秦穆公可谓鼎立支持。然而,在城濮之战后,秦穆公觉得晋秦联合结果只有利于晋,于是开始背叛晋国,转而与楚国结盟,共同对抗晋国。然而,在秦晋争霸的战争中,秦国的胜负越来越少,整体上明显处于劣势。例如,在萧战争中,秦军的精锐力量被晋军歼灭。晋国在辅氏战役、麻隧战役等战役中基本取得胜利,促使秦国被晋国压制,即无法东进中原。

所以,问题来了,为什么秦国被晋国压制了200多年,一直无法重创晋国?在我看来,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秦国与晋国在整体实力上存在明显差距。根据《左传》、据《史记》等史料记载,晋国鼎盛时期,其领土横跨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山东等省份。相应地,就秦国的疆域而言,春秋时期主要是陕西、甘肃。因此,在疆域面积上,除楚国外,没有人能与晋国相比。更重要的是,晋国占领的领土属于中原核心区,人口密集,经济文化繁荣,远非秦楚偏远。

[img]461842[/img]

基于此,在春秋时期,晋国可以与秦楚联盟竞争。另一方面,晋国之能长期压制秦国,也在于晋文公之后,晋国仍然除了多位明君之外。战国后期,秦国连续出现了许多明君,秦始皇将六国剪灭,统治世界。相应地,春秋时期的晋国,也是明君辈出,甚至学者全祖望评春秋五霸时,晋国占四席,分别是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就秦国而言,秦穆公去世后,秦国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什么很有成就的君主。直到秦献公和秦孝公即位,秦国才在战国时期发怒。

@ 秦国的人才远不如晋国,这也是前者无法重创后者的重要原因。秦穆公继位后,任命百里奚、剑叔、由余为谋臣,增强了秦国的国力。至于百里奚、简叔、余等人才,基本上都是秦穆公从中原挖出来的人才,也就是说,这些人才不是秦国土生土长的。相应地,晋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人才源源不断。比如晋文公在位期间任用狐偃、先云、赵衰、贾佗、魏旭等人才,基本上都是晋国人。至于后来的晋国六卿,虽然导致了三家分晋,但六卿所在的家庭都是人才辈出,这使得晋国拥有春秋时期最丰富的人才。这有助于晋国在与秦国、楚国、齐国等大国的战斗中多败少。综上所述,在春秋时期,晋国实现了对秦国200多年的压制。


春秋时期,晋国为何能长期压制主秦国?春秋时期,晋国为何能长期压制主秦国?

,,,,,,

  • 秦庄襄王是秦始皇嬴政吗?嬴政有着怎样的身世
  • 秦庄襄王(公元前281年——公元前247年),亦称秦庄王,嬴姓,赵氏,本名异人,后改名楚 也叫作子楚,秦孝文王之子,秦始皇之父,...

  • 孔子后代 中国最后一位贵族孔家后人的生活状况被揭露
  • 孔子后代:孔子,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伟大成就。它在世时被...

  • 春秋五霸都有谁?为何会形成春秋五霸的局面
  • 春秋战国时期,我们都知道群国纷争,最后秦国统一。周天子势力逐渐的衰弱,让各地的诸侯实力大增,那么当然每一个人都想当老...

  • 解密:先秦墨家墨子到底是如何游说各国政要的?
  • 墨子是先秦王子中罕见的农民思想家。他深刻的理论不仅体现在政治领域,也体现在逻辑哲学上。他的话往往从小到大,甚至是类比...

  • 儒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的孟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是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散文家,是儒家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孟子是孔...

  • 齐桓公在春秋霸主中得到了什么神物的帮助?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少助。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执政期间,他选拔人才,实施改革,尊王熙夷,北击山戎,南伐楚国,九合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