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了解古代皇帝和开国英雄,
中国历史上许多著名的谋臣武将,运筹帷幄,出生入死,立下了巨大的功劳。
然而,在他们有时间享受胜利的果实之前,他们已经成为自己和家人的生命,成为政治受害者。
[img]457780[/img]
这是人性复杂阴暗面的体现,也是政治斗争残酷的一面。
古代一些睿智的英雄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
比如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平定吴国后,称霸江南,志满满。
辅佐勾践的范蠡,急流勇退,辞官隐居。他还写信劝说医生退休:
八卦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煮。越王是长颈鸟喙,能与共患难,不能与共乐。”
但是文种没有听信,只是称病不上朝。最后被诬陷叛乱,被越王自杀。
[img]457781[/img]
再比如秦末刘邦创立西汉王朝后,谋臣张良就像范蠡一样,及时退出江湖。
刘邦先后杀害了一批英雄。
汉初三杰之一的将军韩信在被杀前说:“狡兔死,走狗煮;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这两个故事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
兔子被捕后,追兔的猎狗会被煮熟吃掉;鸟被射杀后,射杀鸟的弓箭将被搁置;敌国被消灭,谋臣良将不得不死亡。
这样的悲剧不断上演,成为历史铁律。
那为什么君王要消灭功臣呢?为什么不能继续重用?
一、功高盖主。
包括开国皇帝在内的任何人都不是全能的人才。
甚至很多开国皇帝本身也不是很优秀,才华也不是很突出。
相反,他身边的同伴中有很多优秀的人。有了优秀的团队,大家一起打下了天下。
[img]457782[/img]
一旦江山稳定,朝野人民就会闲下来评论谁的功劳最大,谁的功劳最好。
这对开国皇帝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皇帝被认为是“天子”,必须有才华,才能突出新政权的合法性,皇帝是天才。这有利于统治世界。
一些开国功臣会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尤其是在军队中有威望的将领,他们会有野心和行动模仿夺取政权。
然后,开国功臣们无形中成了开国皇帝的眼中钉和肉中刺。
@ 为了突出自己在打天下过程中的领导作用和统治体系中的“中心”地位,必须驱散那些会遮挡阳光的云。
因此,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等温柔手段更像是刘邦、朱元璋那样痛苦的杀手。而且,他们经常砍草除根,到处抄,杀家。
第二,与皇帝自己的思想有关。
俗话说,共苦容易,同甘难。这是人性的弱点。开国皇帝也可能无能为力。
在打天下的过程中,大家一起露宿,不分彼此。
伙伴们看到了开国皇帝的尴尬场面,知道了他的缺点和未知的黑暗一面。
[img]457783[/img]
天下太平后,皇帝贵为九五至尊,必须展现自己的特殊地位,与人区分等级、待遇。
但并非所有一起打天下的伙伴都能严格遵守这些等级规则,也难免会有人心中羡慕、不服气,
卧床旁边,怎么能让别人打呼噜?
因此,大多数开国皇帝都会认为功臣是政权的潜在威胁,必须从身体到精神,以身作则。
[img]457784[/img]
当然,历史上也有特别的例外。比如成立东汉的刘秀,对开国功臣云台二十八将更加慷慨。
第三,为王子继位铺路。
如何将皇权顺利传递到第二代,直到统治千秋万代?
这是每一位开国皇帝最大的使命,也是最令人担忧的问题。
秦始皇没有处理好这件事,结果二世即亡国。
在位时,开国皇帝可以驾驭群臣,一旦死后,功臣们可能会架空继任皇帝,甚至造反。
[img]457785[/img]
因此,皇帝将支持和培养新的政治力量来帮助王子。
同时,除掉功臣,不留后患,成为最方便、最一劳永逸的选择。
古代皇帝打下江山后, 为什么皇帝除掉那些开国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