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和林相如都是赵国的天才,廉颇见证了赵国军事的变化。廉颇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为赵国立下了无数功夫。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一起往下看。
林相如是赵国的另一把锋利的矛。在池池之会上,林相如不仅保住了赵惠文王的脸,还让赵王顺利回国。虽然他们之间有一些隔阂,但他们都是赵国不可替代的人。
[img]454577[/img]
历史上,林相如和廉颇谁的功劳更高?事实上,两人的功劳都很高,但林相如的存在感更高。赵国保全了领土和和和氏璧,这完全是一个明面的功劳。而且林相如出身平凡,这比以前简历平凡的人做出的贡献要大得多。相比之下,廉颇的主营业务是带兵打仗。在别人甚至赵王看来,即使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也是理所当然的,林相如的事情更容易传播。
廉颇曾在送赵王去付绳池时说:“大王此行,估计路程与会谈结束,再加上返回时间,不会超过30天。如果30天没回来,请允许我们立王子为王,以切断秦国威胁的妄想。赵王的反应是“王许之”。可见赵王还是很信任廉颇的。即使“亲贤臣”不是判断君王贤明与否的唯一标准,至少也说明他并不昏庸。
[img]454578[/img]
当时秦国有扣押楚怀王的经历,导致楚国局势混乱。显然,赵国不想重蹈楚国的覆辙。廉颇的担忧是合理的。事实上,这样的言论也有一定的风险,但廉颇并不关心自己,而是直截了当地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和国王命运的担忧。可以看出,廉颇作为一代著名将军的忠诚。想到赵惠文王死后不能任用,寿春还想着为赵国练兵,真是感慨万千。
赵孝成王时,秦兵大举攻打赵国,双方进行了著名的长平之战。此时,林相如年老体弱,生病了。此外,赵孝成王对先王的谋臣不再重用,林相如很少参与国事。赵孝成王不听林相如的劝阻,坚持要任赵括为将,导致赵国在长平之战中惨败。从那以后不久,林相如死于一场遗憾,他没有为国家服务。
据《磁州志》乡贤记载:“林相如死后葬于磁州(今河北省磁县羌村)。后人在墓前建了一座寺庙。在古代,路过这里的文人墨客大多去墓前祭祀,以示敬仰。”现在墓前没有寺庙,但每年的农历7月22日(据说是林相如的生日),村民们仍然会举办一些活动来纪念它。
林相如和廉颇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管他们中有哪一个缺失了,我相信赵国不会坚持这么久。
林相如和廉颇历史上谁的功劳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