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字美,自称少陵野老,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他被后人誉为“诗圣”,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唐代音乐家李龟年被后人称为“唐代乐圣”。让我们来看看杜甫和李龟年的故事。
杜甫其人
中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公元712-770)被称为“诗圣”。子美生活在唐代从繁荣到衰落的历史时期,其诗歌主要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歌史”。诗歌主要通过描述特定环境下的县官、官员、老妇人、老人、新娘、丈夫等人的思想、情感、行动、语言等,生动地反映了当时(安史前后)的社会现实和大多数劳动人民的深刻灾难和痛苦,向人们展示了悲惨的生活悲剧。所以,说到杜甫和杜甫的诗,总有历史的厚重感,心情特别沉重!然而,们要讲的《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却把沧桑和沉重藏在最美的诗里。
李龟年其人
邢州柏仁(今河北龙尧县西部)人,李景伯之子,唐代音乐家,李龟年(696-762年)。李龟年不仅会谱曲,还会唱歌,还会填词,还会有各种乐器。以现在的话来说,这就是全能艺人。他很幸运,不仅生活在盛唐,更重要的是,他遇到了一位真正懂音乐的皇帝:唐玄宗。当时,唐玄宗特别欣赏李龟年、李鹏年、李鹤年兄弟创作的《渭川曲》。不用说,李龟年的音乐造诣能得到唐玄宗的认可,更重要的是,他红了。
[img]450887[/img]
红李龟年成了贵族的客人。宴会的规格在于李龟年不在表演嘉宾名单上。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李龟年当时已经是大明星了。
杜甫和李龟年第一次见面
那么大明星李龟年和杜甫是怎么联系起来的呢?先认识两个人物,一个是岐王,一个是崔九。
“岐王”,唐玄宗的弟弟,唐睿宗的儿子李范,封岐王,以好学爱才称,雅善音律。“崔九”,名涤,是中书令崔坤的弟弟,经常出入皇宫,是唐玄宗的宠臣,曾任秘书监。他在同族兄弟中排名第九,故称崔九。“岐王宅”、“崔九堂”似乎相信,但在当事人看来,这两位文艺名人在开元鼎盛时期经常收藏,他们的名字足以唤起过去的美好回忆。
然而,当李龟年流行起来时,杜甫仍然是小杜。他才十四五岁,但这是他一生中最精力充沛的时候。与我们后来知道的杜甫不同,小杜此时怀孕了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梦想,来到东都洛阳,准备做一番大事。
此时,杜甫才华横溢,受到歧王李凡和秘书长崔涤的赏识。他有幸经常出入他们的大厦,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当时,小杜甫认识李龟年,也许李龟年不一定认识小杜甫。
[img]450888[/img]
李龟年已经是大明星了,而小杜甫只是他成千上万粉丝中的一个。然而,当时的李龟年不仅仅是一个偶像,他已经成为一个象征,一个象征着唐朝繁荣的象征。坐在舞台下的小杜甫和其他人一样,期待着一个更美好的未来。他认为有一天,他可以像李龟年一样成为人们的焦点,像李太白一样出名,像王边川一样出名。
然而,一场名为“安史之乱”的灾难改变了当时所有人的原始生活轨迹。
杜甫和李龟年再次相遇:非常美丽和沧桑
安史之乱后,杜甫从洛阳到秦州(甘肃天水),从秦州到同谷(甘肃成县),从同谷到成都,一路流离失所,经常徘徊在无法生存的边缘,最终流落江南。至于李龟年,他本可以和玄宗一起逃到成都,但他掉队了,流落南方。一代巨星靠街头表演谋生。
公元770年春天,在潭州,即湖南长沙,李龟年在湘中采访举办的宴会上唱了王维的五言诗《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摘,这物多相思。“又唱了王维的《伊州歌》:“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军十多年。征人去日殷勤嘱,归燕来时数附书。这时,杜甫也在这次宴会上听着歌,听着,感觉越来越熟悉,抬头一看,原来是当年流行的音乐家李龟年。
[img]450889[/img]
当李龟年唱歌时,杜甫兴奋地迎接了他,两个半百多岁的老人相遇了。两人喜极而泣,互相问候,互相叙述经历,@ 杜甫留下了这篇文章《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常见,崔九堂前几次闻;正是江南风景秀丽,落花时节又逢君。”
公元770年,也就是和李龟年重逢的那一年,杜甫终于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段路。李龟年也在那一年去世了。因此,这首歌《江南李龟年》成为杜甫晚年创作生涯的绝唱。
杜甫和李龟年是怎么认识的?杜甫为他创作了《江南逢李龟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