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不明白:唐代藩镇问题的读者,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再往下看~唐末藩镇问题这么严重,为什么唐代不效仿汉代削藩?唐朝的国情和汉朝有什么区别?
唐代有89个藩镇,只有11个造反劣迹,10%以上。从头到尾只有河朔三镇反对中央,也就是河朔三镇。地方官员也是中央任命的,国家大政策也在这里实施。只是财政没有交给中央。唐朝和外敌打仗的时候,也是出兵出粮,帮中央抵制外患。其实藩镇的分离并没有那么严重。
只有少数藩镇被割据,但每个藩镇的大小不同,但实力最强的藩镇却被割据。除河朔三镇外,公元820年前还有淮西、淄青长期割据,这些割据藩镇的兵力占世界的一半以上。淄青是当时最大的藩镇,有12个州,相当于几个小藩镇。唐朝最终可以平息叛乱,利用这些割据藩镇的内部矛盾,否则朝廷控制的几十个藩镇甚至打不过这些割据藩镇。
[img]449775[/img]
这些割据藩镇的实力有多强,看看“二帝四王之乱”就明白了,一旦他们结合在一起,对朝廷来说简直就是灭顶之灾。唐德宗被迫下了“罪己诏”,后来唐宪宗打了一个只剩下三个州的淮西镇,花了四年时间才勉强拿下来。淄青镇也是成德镇倒向朝廷,有人内部叛乱才能平静下来的。至于河朔三镇,树大根深,无法完全解决。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河朔分离的藩镇都是自己任命的官员,经常拒绝执行朝廷的诏书。比如唐武宗“会昌灭佛”河朔三镇拒绝执行,让皇帝自己拆佛像,朝廷别无选择。此外,中原的藩镇基本上不向朝廷纳税。虽然官员不能自由任免,但节奏也有很大的权力,否则也叫藩镇。
[img]449776[/img]
节日使原本就是各镇的头头,各镇已经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军事集团,离不开。朝廷可以分朔方,即朔方忠于中央,名义指挥官郭子仪经常在中央领导。汉朝的藩王在推恩之前真的很有权势。他们真的可以完全控制藩国。藩国是他们的私有财产。他的下属没有意见,但唐朝的节日使权力远不如汉朝的诸侯王。节日使得的权力完全取决于士兵是否支持和推恩。士兵控制节度,而不是反过来。节度根本控制不了这个城镇。即使他想把座位传给他的儿子,他也可能无法传递。
朱温只带走了黄巢军队的一小部分。后来,李克和其他人带领军队不断围攻和追击黄巢起义军,直到他灭亡。朱温捡了很多便宜货。我不同意朱温“难以控制”的说法。事实上,每一个更强大的节度都很难控制,但朱温的真正崛起是在宣武军节度之后的各种精妙操作。巧妙地在唐末浑水摸鱼,吞下周围其他节度使势力壮大。一开始,对朝廷最大的威胁实际上是河东李克。自北魏末年以来,尔朱荣、高欢、杨坚、李渊先后坐镇太原,做大;唐自己就是这样开始的。做李克用是很自然的想法,但是操作不到位。
[img]449777[/img]
对诸王来说,推恩令是通过提升诸侯王的子弟,使诸侯王的内部权力越来越分散,从而有利于中央政府的控制。在削减军阀权力时,我们用类似的想法来解决(提升军阀集团内部将军的权力,稀释军阀老板的权力)。我们称之为推恩令。应该没问题。用推恩令削夺大佬权力时,需要强大的实力作为后盾。假如实力不够,对方肯定会强势顶回来。这相当于中央政府干涉他人的内部事务。最经典的是,当赵构削减张军的权力时,他只想绕过张军,提拔张军的将军。然而,张军直接对具体操作人员发表了残酷的言论。总之,你敢绕过我,提拔我的将军。请考虑后果。
唐末藩镇割据如此严重 为什么唐朝不像汉朝那样削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