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称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曹丕和刘备相继称帝。孙权为什么不称帝?孙权不称帝的原因是什么?
汉末战争中有英雄,三家分得天下。公元220年,篡汉自立,魏朝成立。公元221年,刘备称帝,蜀汉公元229年成立。孙权正式称帝,东吴成立。
从上面的时间表可以看出,孙权是最新的皇帝,直到89年魏蜀才正式成为皇帝,建立了东吴。所以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孙权比魏蜀晚?孙权为什么不早点成为皇帝呢?
[img]446246[/img]
最大的原因是名称问题。
汉末,汉献帝在曹家,孙家和刘家都是汉臣。在古代,曹丕注重正义和名分。曹丕通过汉献帝的禅宗让步篡夺汉帝是很自然的,这可以在正义面前站稳脚跟。
刘备从“皇室之舟”和“皇叔之名”开始。这是一面封面,一面收买人心的旗帜。荆州失去蜀国后,国力受损。刘备打着“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旗号,目的是振奋人心。刘备坚持自己是汉族的宗族和叔叔。汉献帝下台后,他称帝为正言顺。
袁术是最早的皇帝。结局如何?孙权不同,孙权没有魏蜀皇帝的优势。
孙权的名字是吴侯,只是一个列侯,连诸侯王都不是。而孙权在刘备攻打他时,为了得到魏国的支持,不能称帝。
孙权向曹丕称臣,接受吴王称号。目的是张大自己的声望,避免两线作战,集中力量西进。
[img]446247[/img]
孙权屈辱于屈辱,称臣被封的奇策大有裨益,加强了孙权对江南的统治。对此,陈寿高度评价“屈辱,任人才,勾践之奇,英雄之杰”。事实上,孙权没有成为皇帝还有其他原因,那就是江南地区不是很稳定,山越常乱。
几年后,刘备和曹丕都死了,觉得人们已经接受了分天下的局面,人心早已不归汉,然后才敢称王为帝。孙权比魏蜀晚称帝。
孙权缓称帝是个妙棋,熬到公元229年才称帝,与袁术智术短浅、急于称帝相比,最后昙花一现,实在高得多。
在西晋的《魏略》中,有一句生动的评论:“权闻魏文帝被禅宗称为皇帝,而刘备被称为皇帝。他甚至问知星,他在野外有多生气,所以他有发夹的意思。但是,如果排名少,就没有威众,想先卑然后占。如果你是卑微的,你可以假宠,如果你是卑微的,你可以要求,然后你可以要求愤怒,然后你可以傲慢,所以你深深地拒绝蜀国,专攻魏。”
[img]446248[/img]
所以,孙权并非不愿称帝,而是政治形势,才比魏蜀称帝晚。
事实上,皇帝的座位并不容易坐着。孙权曾劝曹操当皇帝。曹操说:“这个男孩想把我放在火上烤!”像曹操这样的人都知道皇帝太早了。更不用说孙权了?
刘备和曹丕都被称为皇帝。 为什么孙权迟迟不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