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他的一生在仕途上受到打击,多次被降职。62岁时,他被降职到海南岛的儋州。他为什么会被降职到这里?让我们详细介绍一下。让我们看看!
[img]446495[/img]
一
哲宗亲政后,新党上台,老党人遭到报复打击,被贬到边远野地。近年来,在前朋友张敦的“特殊照顾”下,苏轼远远贬至岭南惠州。宋代,岭南地处边远,疫情猖獗。这是人们谈论变化的“人间地狱”。张敦自豪地想,这对你的苏东坡来说是件好事。
谁知道生性豁达的苏轼在惠州还是待得不错的。他在这里盖了房子,打电话给他的儿孙,并计划长寿。他还写了一首诗叫《纵笔》:
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
报道先生春睡美,道士轻打五更钟。
据南宋曾季狸的《艇斋诗》记载,这首诗传到首都后,被当时的宰相张敦看到,也就是苏轼的老朋友。张敦很不高兴。哎哟,苏轼还是那么舒服,还能“春睡美”。他狠狠地说:“苏子瞻尚尔快乐!”张敦想,还有什么更糟糕的地方可以让苏轼受苦。有了,他下令把苏轼贬到儋州。
儋州现在是海南岛。当然,张敦不是好心让苏轼去度假的。宋朝的海南是中国最荒凉的地方。到处都是人,到处都是毒蛇和野兽,没有医学。当时,流放海南的处罚只比杀头轻。大多数被贬到海南的大臣都没有回头。
[img]446496[/img]
二
绍圣四年(1097年),60岁的苏轼带着小儿子苏过,被一叶孤舟送到琼州海峡,登上海南岛。
苏轼带着琼州别驾的虚衔来到儋州昌化军,位于海南岛西北部,气候炎热,环境恶劣。幸运的是,当地长官尊重苏轼是一代文宗,妥善安排了苏轼父子俩的吃住。然而,美好的时光并没有持续多久。湖南提出董必访问广西时,听说苏轼住在昌化官舍,就派使者渡海而来。他不仅把苏轼赶出了官舍,还命令当地政府既不允许苏轼借,也不允许他租房。这简直就是要把人置死地啊!
苏轼的迫害达到了极致。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这里没有肉,没有药,没有房间,没有朋友,冬天没有炭,夏天没有寒泉……”在儋州的第一个中秋节,他写了一首《西江月·中秋与子由》的诗:
世界是一个大梦,人生是多少次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眉头鬓角。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云阻。中秋节谁与共孤光,北望凄凉。
虽然文字写得低沉,悲哀,充满了人生虚无的深深感叹,但天无绝人之路,最超然的苏东坡也不会这样被打败。他给当地人买了一块地,父子俩开始盖房子。淳朴善良的人来帮忙,他们送来了盖房子所需的材料,几间茅屋很快就建成了。房子在一片清澈的森林里,苏轼称之为“清澈的森林”。人们又送来了食物和粗布,苏轼再次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他打算终老于这样。
三
苏轼想起在惠州写的那首诗,连续写了三首同名《纵笔》的诗:
寂静的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
父老争看乌角巾,应缘曾现宰官身。
溪边古路三叉口,独立斜阳数过人。
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饱萧条半个月。
鸡斗酒
[img]446497[/img]
这三首诗虽然含有悲愤和幽怨,但更加幽默幽默,体现了苏轼开放豁达的胸怀。
苏轼每到一处,总是要造福一方。
当地人的饮用水大多来自咸滩积水,经常生病。苏轼带领村民挖井取水,病情少了。远近的人纷纷学习,挖井成风,改变了过去的饮用习惯。为了纪念苏轼,后人称苏轼挖的井为“东坡井”。
儋州孤悬海外,缺乏医疗和药物。人们生病了,只能靠巫术治疗。苏轼给人民开处方治病,带他们种药。
他还试图改变海南人的生产习惯。他煞费苦心地说服村民们重视农业。他为他们改进了农具,带领他们开垦荒地,大面积种植水稻。为此,他还专门制作了六首歌曲《劝说和平农民》。
四
当然,苏轼对海南最大的贡献是实施教育。他在这里开了一所学校,编写了自己的教科书,并亲自授课,这使得诗歌和书籍文化的光芒照耀在这个荒岛上。苏轼可以说是海南文化的启蒙者。海南历史上第一个举人和第一个进士是他骄傲的弟子。宋代,海南共有12名进士。苏轼为过去的荒地成为文化聚集的故乡做出了巨大贡献。
[img]446498[/img]
一个叫姜唐佐的年轻人拜苏轼为师,努力学习。苏轼很欣赏,就在扇子上给他写了两首诗:“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姜唐佐请老师补诗,苏轼笑着说:“等你中了举人,我就给你补诗。要知道,在此之前,海南从来没有人过举过。苏轼被赦北归后不久,勤劳的姜唐佐真的成了海南历史上第一个举人。他兴奋地来到北京,但导师苏轼却去世了。江唐佐去见苏轼的弟弟苏辙,苏辙大为感动,为弟弟补完了这首诗:
茅间生长有异芳,风流姬下古姜。
适合琼管鱼龙窟,展示羊城翰墨场。
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
锦衣不日千人看,始信东坡眼力长。
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第一年(1100年),哲宗去世,徽宗即位,赦免了世界。苏轼终于可以离开海南了。他非常兴奋。然而,在过去的三年里,他和海南、他和这里的村民们已经有了一种无法放弃的感觉。
离别时,他泪流满面,依依不舍。无数的村民和他的学生站在海边。苏轼泪流满面地登船,永远告别了海南。他写了著名的《6月20日渡海》: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谁点缀云散月明?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老乘意,粗识轩辕奏乐。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一生。
九死不悔,这就是苏东坡:无论处于什么样的逆境中,依然旷达豪放,无论走到哪里,总能造福一方。
为什么苏轼晚年被贬到遥远的海南岛?他在海南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