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四大柱石”的出现,唐朝之所以能产生如此辉煌。但“四大柱石”既是有利因素,也是不利因素。
若统治者通明贤达,则可成为助力,若统治者利用不当,则可成为绊脚石。
一、四柱石
(一)科举制度
科举考试是通过参加一系列考试来选拔官员。因为分科取士的方法叫科举。科举制度始于隋朝,由隋文帝开始。发展到唐朝后,经过一系列的完善,逐步形成了一套流程齐全的科举录取制度。
(二)租庸调制
租:男人成年后,一般18岁,可以向政府要求租地,一般100亩,60亩后归还政府80亩,剩下的20亩归自己所有。同时,他们需要每年向政府纳税。
庸:是义务服役,每年需要服役20天。如果你不想服役,你需要向政府支付丝绸。叫庸。
[img]441810[/img]
(三)府兵制
府兵制是中国古代的兵制之一。这个制度的优势之一是兵农合一。没有战争的时候,这些府兵平时耕地,有战争的时候就要从军打仗。府兵不需要交租金。
(四)三省制
三省是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书,门下省负责审查诏书,尚书省负责决策和执行。三省制的出现抑制了相权。
二、政治天才
1、农业发展
如何运作这四大柱石需要一个政治天才,他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实行均田制和租庸制度,使农民有地可耕,有农可劳,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安居乐业。
农忙的时候,忙于农业工作,有战争的时候,投入战争。参加战争的人享受免税待遇。李世民带头节俭,例行节俭,亲自带头示范。
禁止各地上贡各种珍稀易宝、山珍海味。与此同时,将工种原有的金银财宝全部砸碎,以示自己消除奢侈之风的决心。
同时,在农业方面,他实行轻兵役和薄税,鼓励农业生产和劳动,恢复经济。当时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 他还对当时的“武将政治”提出了重视文化和文人的观点,并提出了一系列扭转这一氛围的措施,如重视科举考试和崇拜孔子,
[img]441811[/img]
2、朝政方面
为了整顿官风,腐败分子将受到严厉惩罚,只要他们被抓住,他们将立即当场受到惩罚。一点也不软。通过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当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氛围的改善。
然而,这些统治者无视民间疾苦,把人民置于热水之中,这对一些地方军阀来说是一个机会。
看到这些人间疾苦,李世民上台后,积极改革,赢得民生,赢得了人民的认可。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
@ 李世民的民本思想,当时有人提出用卖地的方式填满国库,被李世民拒绝了。他提出利益在于人民。作为统治者,我要钱有什么用?
他认为人民的利益是国家的最高利益。当人民手中有钱,生活富裕时,国家自然会富裕,所谓的人民富裕,国家强大。李世民的思想可以说是非常现实和积极的。
三、安史之乱
了解安史之乱是我们了解唐朝的关键。到“开元盛世”后,唐朝的人口已经达到近1亿,但四大柱石的积极作用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
租庸调制的实施已成为统治阶级贪污受贿的手段和方法,人民苦不堪言;科举制度也发生了变化。它已成为各方势力相互竞争的权益机构。三省制相互勾结,狼狈为奸。
“安史之乱”是唐朝胜转衰的一步。从那时起,唐朝开始崩溃,一路衰落。百年帝国从此消失了。过去的繁荣最终成为一种记忆。
[img]441812[/img]
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创伤和痛苦,成了唐朝人心中永恒的痛苦。经过七年多的安史之乱,虽然终于平息了。
然而,在过去的七年里,它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而悠久的影响。虽然表面上看,安史之乱是统治者争夺权力的斗争,但最根本的是唐朝中央政府与地方藩镇分离势力的较量。
虽然藩镇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了人们对唐朝的不满,但它根本不能改变叛乱的性质。同时,由于他们对人民的残酷行为和残酷行为。它也给人们留下了永恒的痛苦。
系统不仅是支持国家运行的支柱和基础,也是国家和社会继续和维护的关键。一旦系统开始腐败,它就像一座基础薄弱的建筑,随时都有坍塌的危险。
@ “四柱石”既是一个有利因素,如果统治者通明贤达,就可以成为一种帮助,如果统治者没有很好地利用它,它就会成为绊脚石。
虽然一个王朝的繁荣和衰落与这个王朝的制度建设密不可分,但一个聪明的国王和一个有效的支持者也是这个王朝繁荣的关键。
唐朝繁荣的关键是什么?为什么唐朝在安史之乱后会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