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徐舒在《三国演义》中出场时间很短,他化名单福为刘备军师一段时间。徐舒的出场主要是为诸葛亮的出场铺平道路。然而,为了衬托诸葛亮的高大形象,徐舒在这短时间内也走出了风头。他不断打败曹军的进攻,最终打败曹军将军曹仁,夺取樊城。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一起往下看。
[img]442459[/img]
然而,小说是小说,小说中有许多虚构的情节。徐舒打败曹仁是假的,夺取樊城是假的。刘备在中原站不住脚,不得不南下荆州,投奔刘彪。但刘彪也怀疑刘备,不敢太信任他。刘彪将新野交给刘备驻扎,以防止北方曹军的入侵。
新野位于南阳盆地中心。虽然它的名字是一个县,但它的地理位置很重要,交通发达,商业繁荣。刘备有机会在这里休息。他寻找有才华的人,发展势力,并多次打击曹操的军队。刘备在这个时候击败了夏侯敦。然而,刘备不可能从曹仁手中夺取樊城。这是因为樊城此时仍在刘彪手中。
新野位于刘彪荆州北端的前哨,樊城位于新野南部。刘备怎么能从新野北上夺取樊城?因此,徐舒根本不可能帮助刘备夺取樊城。
然而,樊城在三国历史上仍然非常重要。特别是赤壁之战后,樊城的重要性越来越高。这是樊城与襄阳的结合。这两个城市站在汉水上,控制着汉水的交通。此外,在中国的地理形势下,襄樊控制着重要的南北通道。从中国中路出发,襄樊必须通过南征和北伐,因此襄樊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赤壁战争后,东吴根据长江的需要,直接将军队投入长江上游。经过一年的争夺,周瑜和曹仁赢得了江陵。失去江陵后,曹操将襄樊作为南方的防御枢纽。这是因为江陵孤立于长江北岸,其北部是襄阳。从军事地理上讲,襄阳和江陵之间的陆路相距300英里。如果江陵不夺取襄阳,江陵就很难站稳脚跟。
这也是关羽后来发动襄樊之战的主要原因。关羽发动的襄樊之战开始顺利。他淹没了七支军队,震惊了中国。当时,曹仁被关羽吓坏了,想放弃城市逃跑。他的宠物说服了他,说如果你放弃城市逃跑,那么河南的地区就不会是曹魏的领土。曹仁听从了宠物的建议,几乎没有支持危机。
事实上,如果曹仁放弃樊城,关羽就不用担心了。他利用这个机会追赶曹仁,扩大了他的成就。同时,他可以纠正领土,将襄樊、江陵与上庸融为一体。这样,即使吴国偷袭江陵,关羽也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从这些实际的战斗事实中,我们可以看到樊城有多重要。
然而,襄樊之战后,我们似乎没有听说过樊城有什么重要的战争。那么,这么重要的樊城怎么会突然一夜之间消失呢?
这种情况是由曹魏和苏州之间的情况变化造成的。当关羽占领江陵时,他总是把北伐作为自己的责任。他的军队对曹军压力很大。曹军被迫保卫势头。襄樊作为曹军防御关羽的据点,当然非常重要。然而,当关羽被打败时,苏州占领了荆州。苏州的战略政策与关羽完全不同。
自从吴决定夺取荆州的那一刻起,他就放弃了进取战略,专注于防御保守。吕蒙向孙权建议,孙娇守南郡,潘章驻白帝,蒋钦率领万人机动防御长江,前据襄阳。这个策略完全是一个防御策略。而吕蒙死后,守襄阳也没能实现。
这样,东吴一方面要面对蜀汉的军事压力,另一方面要面对曹魏的贪婪。由于占领荆州,东吴的军队拉长了防线,稀释了防线。此外,他还与刘备进行了一场两败俱伤的夷陵之战,他的实力遭受了巨大损失。这样,东吴在哪里还有余力去北伐?
[img]442460[/img]
曹魏一开始高估了东吴的实力。东吴增兵荆州时,曹魏还上演了烧毁襄樊撤退的闹剧。谁知道东吴根本没有向北发展的力量,也没有占领曹魏放弃的地区。后来曹魏君臣后悔了,另一方也发现了东吴的实力,改变了对东吴的战略。
从那以后,曹魏的势力一直压制着吴。虽然吴发动了几次反击,但就像弹簧一样,吴终究站不住脚。吴的军队一撤退,曹魏的势力立即恢复。直到三国结束,吴的灭亡,战略形势才改变。
由于东吴没有北伐能力,曹魏占据了战略主动权,樊城的战略意义大大降低。樊城已经从一个重要的防御枢纽直接在战争的第一线变成了一个安全的地区。如果没有战争发生在它周围,我们当然不会听到它的传说,就好像樊城突然从历史中消失了一样。
然而,襄樊的重要地理位置决定了他们不愿意孤独。虽然他们在三国时期后期的重要性降低了。但在其他时代,仍有无数的战争发生在他们周围,并继续上演强大的历史剧。
为什么刘备在襄樊战后没有重新夺回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