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人口迁移频繁,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他们把一些饮食习惯带到南方,与当地习俗融为一体,形成了一些新的当地饮食特色,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秦汉时期相比,这一时期的饮食文化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食品加工生产方法增加,烹饪水平显著提高。出现了《疏食》、《崔食经》等饮食书籍。
这一时期的高门士族非常注重食物的烹饪,并代代相传。例如,前秦灭亡后,傅朗前往东晋,因其善于辨别饮食而受到江东士族的赞扬。曹丕也是美食家。他曾告诉大臣们是否熟悉食物的生产和评价,这是衡量家庭背景的标准之一。一般家庭的饮食主要是素食,多吃盐菜和粗饭。如果低级官员家里没有其他收入,他们在生活中几乎不吃肉。
[img]442064[/img]
这一时期的主食是什么?魏晋南北朝粮食作物生产区与秦汉时期大致相同,江淮以南以水稻为主,北方以谷类、豆类、大小麦为主。北方人吃小米,南方人吃大米。麦饭也是当时的主要食物。麦饭是用小麦蒸的。因为价格低,普通人经常吃。长期的战争使人们处于饥荒之中,粥成为他们度过饥荒的主要食物。而且地方官员和豪强也大多采用施粥的方式进行救济。粥除上述功能外,在日常饮食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白粥、麦粥、豆粥、栗粥等,以及以辽东赤梁为代表的御粥。蛋糕在当时很流行,从宫廷到普通人,都离不开蛋糕。有胡饼、汤饼、水引饼、蒸饼、乳饼、面起饼、白环饼、截饼、细环饼等。当时人们已经掌握了发酵技术,做法和现在的馒头差不多。
[img]442065[/img]
这一时期的副食也很丰富,人们经常吃茄子、韭菜、芹菜、萝卜、芋头、黄瓜、蘑菇、竹笋等蔬菜。住在农村的人通常自己种蔬菜吃。当时用腌制法保存蔬菜已经很常见了,可以保存的蔬菜有葵花、芥菜、竹笋、萝卜、冬瓜等。如果保存得当,可以一直吃到春天。北方游牧民族喜欢吃肉,而南方人喜欢吃鱼。但肉只在贵族内部普及,普通人根本买不起。据《齐民要术》记载,加工烹饪的方法有很多,包括艾灸、油炸、油炸、炖、蒸、煮、炖等。对于暂时不吃的肉,制成腊肉、肉酱或腌制后保存。让我们谈谈一种做胡炮肉的方法。将肥羊肉和脂油切成细片,与盐、葱、姜、胡椒等调味料混合,放入洗净的羊肚中,装满后缝制。挖一个中间凹坑。火把它包起来,取出灰水,把羊肚放进去,把灰火放在羊肚上,然后在灰火上点火煮一石米左右。
葡萄酒是这一时期最受欢迎的饮料,竹林七贤将饮酒氛围推向高潮。《齐民要术》记载了秦州春酒、夏鸡鸣酒、糯米酒、栗米酒、桑落酒等多种葡萄酒。需要注意的是,葡萄酒也是珍宝。虽然葡萄是在中原种植的,但它还没有开始酿造葡萄酒。在此期间,饮茶习俗逐渐从南向北推广。
@ 魏晋南北朝的民族融合客观上促进了文化交流,各种物品也交换了。在持续战争的同时,它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饮食。
魏晋南北朝的主食是什么?当时的饮食文化有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