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政权在建立过程中,极大地依赖于关陇地区的政治集团。下面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中原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政治中心,因此“中原政权”也是一个经常被提及的词。即使在东晋和南宋,政权也从中原开始,经常被纳入中原政权的范畴。事实上,任何政权的繁荣都与根深蒂固的政治集团是分不开的。
一、关陇地区微妙的政治联盟
南北朝从未摆脱混乱和无序的局面。秩序崩溃,朝野失去活力。绝望中总有星星之火。这时,一群人堪称“强宗子弟”、北镇军人“国之肺腑”在北魏迅速崛起。
北镇军人是以武川镇为代表的北魏北方军民。北魏迁都洛阳后,源自鲜卑的北魏政权不断分化,形成了以新都洛阳和云代故乡为中心的两个文化圈。北镇士兵属于后者。北魏六镇叛乱后,北镇士兵将手伸向中原,逐渐占据北魏政局的上风。
[img]437152[/img]
与温柔优雅的中原士人相比,北镇士兵更像是一群“地痞流氓”。在政治立场上,北镇士兵反复无常,在中原人眼里“无节制”;在对权力和财富的渴望上,北镇军人“文武在位,难得诚实”,他们全力以赴饱私囊;在文化水平上,北镇军人不接受汉化,读书识字的能力更是不可能谈。
尽管北镇军人的政治素质不太好,但在北魏六镇叛乱之后,他们却是北魏政坛的重要力量。
当时北魏还有另一股有影响力的势力——关陇士人。
虽然被称为“士人”,但事实上,关陇士人更接近北镇士兵,他们也很轻松。作为北魏的二等贵族,他们渴望取得成就,但从未挤进政治核心。
风水轮流转。在后来的混乱中,关陇士人终于等到了“威胁天子命令诸侯”的机会——孝武帝西迁。不幸的是,孝武帝不是北魏的正统皇帝。面对一步一步、强势出场的欢乐,关陇士人不得不与北镇军人抗争。
当时,北镇军人的领导人是北周的创始人宇文泰。在北镇军人内部派系纠纷中,宇文泰需要关龙士人来平衡政局。在北镇军人中,实力雄厚的宇文泰、关龙士人和武川士人形成了一个微妙的政治联盟,即关龙地区的政治联盟,共同对抗以高欢为首的东魏。
[img]437153[/img]
二、关陇政治势力不断壮大。
在关陇地区政治联盟中,文化传承自两汉的关陇士人毕竟不同于军人出身的北镇士兵。他们在联盟中自然缺乏话语权,联盟中有明显的“文武分离”。也许正是因为“没文化”的损失,北镇军人,尤其是武川军人,不断被宇文派打压削弱。此外,宇文派对关陇士人的警惕性较小,关陇士人的势力逐渐壮大,甚至“关陇士人化”了杨健等新一代武川士人。
不属于长期擅权的宇文护派,年轻有为的周武帝宇文勇也吸引了关陇士人。周武帝的重用,关陇士人在北周如鱼得水。
著名的关陇集团,基本形成了势力主体。
三、关陇势力成为政治集团
周武帝“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机会,从松散的士人群到最终形成一个庞大的政治集团。周武帝联手铲除宇文护后,为了防止另一个“宇文护”,转身将矛头指向关陇士人。就连关陇士人化的武川军人杨坚也受到了影响。在自身强大实力和共同政治目标的凝聚下,“文武合一”的关陇集团最终形成,包括杨坚、李渊等影响历史气候的人物。
关陇集团与北周的关系几乎崩溃。
[img]437154[/img]
大象二年(580)春,二十二岁的周宣帝突然去世,继位的周静帝只有八岁。周静帝无法控制宫殿,抑制了几十年野心的关陇集团不再隐瞒。关陇集团代表杨健,北周皇室有婚姻关系,出生于武川军人,与关陇士人关系密切 ,在刘芳、郑译等关陇士人的支持下,发动政变,为隋朝奠定了基础。
当然,杨坚在关陇集团建立隋朝后,走上了与关陇集团竞争的老路。后来,李渊“模仿”了原来的杨坚利用关陇集团建立了李唐。而在李唐初期,关陇集团也与李唐皇室发生了各种矛盾。直到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关陇集团才通过支持其他势力逐渐被李世民分化和架空,直到从政界淡出。
一般来说,关龙集团的主体是关龙士兵,他们融合了北镇士兵,尤其是武川士兵。关龙集团通过支持杨健和李渊建立了两项重要的中原政权,在历史上留下了沉重的印记,成为一股不可避免的政治力量。
隋唐时期,为什么关陇集团影响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