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巴蜀、汉中、关中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必争之地。我们来看看带来的文章。
鸿门宴结束后,项羽带兵西进,项羽进咸阳,烧阿房宫,杀秦王子婴。分封各路将军为王,刘邦为汉王,领地为巴、蜀、汉中等地,都城为南郑(今陕西南郑)。在此基础上,刘邦自然不满意,于是与项羽展开了楚汉之争。楚汉之是指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在汉元年(公元前206年)8月至汉五年(公元前202年)12月为争夺世界而进行的大规模战争。
[img]436498[/img]
楚汉之争以项羽败亡,刘邦建立西汉王朝而告终。对刘邦而言,凭借巴蜀之地夺取了世界。但刘邦之后,刘备也占据了巴蜀之地,却始终与曹魏、东吴三分天下。而且,在都城,刘备选择在成都定都,而不是汉中南郑。所以,问题来了,同样占据巴蜀之地,为什么刘邦定都汉中,刘备定都成都?换句话说,刘邦和刘备选择不同城市的原因是什么?
一
@ 对于汉高祖刘邦来说,汉中不是成都的目的自然是为了方便进攻。鸿门宴结束后,刘邦不得不忍气吞声地接受头衔。4月,他带领士兵进入汉中,烧毁了栈道(悬崖上铺着木板的道路),这样他就不会再故意东出,麻痹项羽,偷偷渡过陈仓。汉元年(公元前206年)五六月,齐国王室后裔田荣不满分封,赶走齐王,杀死胶东王,自立为齐王。
同年11月,刘邦乘机向东挥手,拜韩信为将军,修建栈道,暗渡陈仓(今陕西省宝鸡市东),重返关中,迅速击败张邯,迫降司马欣、董毅。而这无疑拉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假如汉高祖刘邦定都成都,而不是汉中,那么距离拉远,想要悄悄进攻,无疑是非常困难的。更重要的是,从成都进攻关来看,兵力运输成本和后勤供应压力都比较大。
二
[img]436499[/img]
相应地,汉昭烈帝刘备选择成都而不是汉中,主要是汉末三国时期的汉中,不适合作为都城。汉中战争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战争。这场战争由刘备从建安22年(217年)发起,到建安24年(219年)5月结束,持续了近两年。汉中战争结束后,刘备夺取汉中之地,进入汉中王位,并于公元221年登基称帝,正式成立蜀汉。
刘备夺取汉中之地后,群雄逐鹿的局面已经结束,即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格局已经完全形成。虽然蜀汉有益州、汉中之地,但曹魏一家在东汉十三州占据了大部分州县。虽然刘备的目标是消灭曹魏,帮助汉朝,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曹魏的实力比蜀汉强好几倍。对于后者来说,主要目标实际上是保护自己,而不是攻击曹魏。在此基础上,如果定都汉中,蜀汉的灭亡时间将明显提前。
三
与定都汉中相比,定都巴蜀内部的成都,可以拉远自己与曹魏的距离,借助山川危险进行有效的防御。这体现在公元263年魏灭蜀之战中。钟会军突破汉中防线后,仍无法顺利指向成都。另一方面,就汉朝高祖刘邦而言,鸿门宴结束后,项羽分封了十几位诸侯,尤其是关中地区。项羽三分关中立秦三将:张邯为雍王,董毅为翟王,司马欣为塞王。这就是“三秦”的由来。从项羽的角度来看,分封三个诸侯镇守关的目的是防止刘邦入关。
然而,关中之地被一分为三,这导致三位诸侯各自的实力相对较弱,从而给了刘邦各自破碎的机会。而且,刘邦的主要敌人项羽虽然整体实力比较强,但项羽定都彭城,也就是刘邦和项羽之间还有很多诸侯,这无疑给了刘邦一个逐渐消灭诸侯、壮大势力的机会。如果刘邦一开始就面对项羽,他自然不敢轻举妄动。
[img]436500[/img]
四
@ 回到汉末三国时期,刘备成立蜀汉时,他和曹操已经在地盘上相互接壤,因此没有缓冲空间。对刘备来说,即使定都汉中,也很难从强大的曹魏手中夺取关中,这与刘邦面临的外部环境大不相同。而且,在汉中战争期间,曹操已经迁移了汉中地区的人口,导致汉中作为首都缺乏客观条件。早在公元215年,曹操就接受了雍州刺史张既的建议,为了防止张鲁东山再起,“太祖拔汉中数万户以实长安和三辅。曹操除了带走张鲁家族外,还下令将数万汉中人迁往长安、洛阳、叶城。在汉中战争期间,曹操撤退的过程中,人民将继续在汉中可控范围内迁出。
因此,汉中战争结束后,刘备获得的汉中之地几乎是一座空城。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都城往往选择人口相对密集的地区,如长安、洛阳等。现在,汉中没有人。如果你想在汉中定都,你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如远程征集人民建设首都、运输物资等。所有这些都会增加蜀汉的负担,使已经弱小的蜀国更加虚弱。秦末,汉中地区很少受到战争的破坏,刘邦在汉中南郑定都无疑相对容易。考虑到上述因素,它也占据了巴蜀之地。汉朝高祖刘邦选择定都汉中,汉朝昭烈帝刘备选择定都成都,这符合当时的情况。
历史上,刘邦和刘备都占据了巴蜀,但为什么都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