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14年,安禄山和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了安史之乱。此时,虽然唐朝的统治阶级已经奢侈,但整体国力仍处于唐朝的巅峰状态,在历史上也处于前所未有的水平。以下是相关内容,感兴趣的朋友来看看。
在古代农业社会,人口直接决定了国力的强大。天宝末年,唐朝人口达到5288万,超过隋大业五年来的最高峰。随着人口的增加,开垦的土地也越来越多。据史料记载,天宝八年来,全国粮仓储存的粮食达到9600多万石,是唐朝四年的粮食产量。当时,市场上只有十几美元。
杜甫《回忆昔》诗云:“回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颉丰富。”开元盛世,名副其实。
随着国力的强大,大唐的军事力量也达到了全盛时期。玄宗先后成立了九大节度使,一个五府经略使,十大藩镇威慑四方。突厥、吐蕃、西域国家、契丹、奚都向唐朝鞠躬。即使有一些刺头,他们也被打得很听话。
叛乱前,安禄山控制平卢、范阳、河东十大藩镇,兵马20多万。控制的河北和东北约占大唐领土的五分之一。
[img]436613[/img]
综合国力是打大仗的。@ 即使安禄山极其凶猛,他的实力对大唐来说仍然是一个角落,对大局没有任何优势。此外,叛乱也发生在盛唐时期,统治阶级的人们并没有失去他们的心,安禄山获胜的机会更小。
然而,虽然唐朝赢得了最后的胜利,但它非常努力,经过玄宗、肃宗、代宗三朝,拖了八年。那么,唐朝为什么要对付安禄山三镇的士兵和马呢?
总结战争过程,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
@ 战争开始时,玄宗经常犯错误
战争开始时,安禄山占了很大的便宜。他利用玄宗的信任,使战争开始得非常突然,对唐朝的君主和大臣们大吃一惊。安禄山利用重兵突袭,在一个月内占领了东都洛阳。这使得玄宗非常痛苦。据说他应该醒来。然而,玄宗犯了三个错误:
首先,安西节使冯常清是一位著名的将军。虽然他在洛阳前线输给了叛军,但他带回了宝贵的第一手信息。他三次演奏玄宗。然而,愤怒的玄宗一言不发,错过了认识叛军实力、正确判断现状的机会。
其次,高仙芝和冯常清根据战场情况决定退役潼关。虽然撤退有点混乱,但这在战略上是正确的。然而,玄宗相信宦官边令诚的话,处死了两位将军,犯了临阵杀将的错误。
[img]436614[/img]
第三,在叛乱的第二年,哥舒翰守卫潼关,安禄山无能为力;郭子怡和李光碧东出井兴,与河北颜真卿一起切断了安禄山与范阳巢的联系。此时,河北人民的心还没有失去,23个县中有17个县回到了朝廷。这种情况对唐朝非常有利。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叛军很快就会失去信心。
玄宗乐观地估计了情况,盲目地敦促哥舒翰与叛军决战,结果失败了。这是最大的错误。
火灾最好在初始阶段扑灭,但玄宗多次错过机会,导致潼关失陷,长安不安,不得不逃跑,使安禄山叛乱的火焰燃烧越来越大,时间越来越长。
@ 安禄山在河北经营时间长
随着长安的沦陷,河北的大好形势顿时化为乌有。使安禄山能够把河北经营成一个坚实的后方。
[img]436615[/img]
由于历史渊源,河北大族与李唐兴起的关龙贵族非常不相容。隋末窦建德在河北的统治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心中,河北对唐朝的抵抗最为激烈。随后,李世民多次压制河北的所有人。武则天时期,契丹入侵河北腹地。被击退后,河北遭到武则天侄子河内王武义宗的残酷屠杀。
@ 河北对李唐王朝没有深厚的感情,甚至骨子里也有敌意。它没有太大的曲折就倒在了安禄山一边,这给了叛军足够的供应和兵力。它还培育了战后藩镇分离的土壤,成为唐朝亡国的毒瘤。
@ 大唐内部斗争不断
无论哪个朝代,各个阶级之间和统治阶级之间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斗争。然而,随着安史之乱更大矛盾的爆发,各方未能暂时罢工,但越来越激烈。
玄宗的王位不是自然传承,而是通过努力赢得的。他上任后,为了防止兄弟子孙窃取大位,采取了许多预防措施。就连王子李恒也非常紧张,从不让他染指军队。
安禄山起兵后,玄宗多次宣传要亲征御驾,但未能成行,让王子带兵出征不放心,只给了李亨一个元帅的虚衔。如果太子在战争的关键时刻出现在前线,对鼓舞士气和加强指挥都有很大的好处。
[img]436616[/img]
李亨灵武登基后,首相李泌为他制定了一项计划,先让敌人筋疲力尽,然后直接捣毁范阳的巢穴。这是一项一劳永逸的叛乱解决方案,历史上被称为“彭原对策”。
然而,李恒的弟弟永王李林在南方自尊。李恒担心李林会威胁他的王位,但他担心自己的功劳会增强。他没有按计划实施。相反,他在附近赢得了长安,并首先占领了光复帝都的功劳。后来的战争变成了一颗接一颗的钉子。每一场比赛都是一场艰苦的战斗,经常重复几次,使战争变得旷日持久。
不仅如此,由于安禄山的教训,苏宗李恒和代宗李宇看到哪个节奏让他们的心毛,害怕他们走安禄山的灰尘,无论郭子怡、李光碧,还是仆固怀恩,谁都不相信。每一场战斗都派太监去监督军队,甚至当指挥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例如,在叶城之战中,60万军队从未打过史思明5万人。
目前,大唐父子不和,君臣不信,将军不和,未能转枪,大大拖延了平叛时间。
大唐帝国的各种问题和矛盾,给了安禄山、安庆绪、史思明、史朝义四个野心家发挥的空间,也让一场本该控制在局部战役中的大叛乱演变成了大唐伤筋动骨的大叛乱。
唐朝以举国之力对抗,为什么安史之乱还打了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