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94年,唐昭宗设计杀害权宦杨复恭失败,杨复恭逃往兴元。在节日使李茂贞集合韩健的帮助下,唐昭宗终于成功铲除了杨复恭。
杨复恭姓林,因净身入宫后认大宦官杨玄翼为父,改名为杨复恭。有了这段感情,杨复恭早在西宗朝就被任命为枢密使,但由于与当时权宦田令孜不和,一度被排挤,直到田令孜失势,他才东山再起。
杨复恭获得权力后,支持唐昭宗上位。由于皇帝的信任,杨复恭可以领导禁军,独裁政府,有一段时间权力倾向于政府。为了进一步扩大实力,杨复恭也开始收集义子,并派他们到全国各地担任节度使者和刺史。他们大多做一些违法和纪律的事情。
唐朝昭宗决心铲除杨复恭
在长安宫内,杨复恭还收养了600多名宦官作为养子。他把这些人送到其他地方监督军队,充当他的耳朵和眼睛。杨复恭的所作所为让昭宗越来越难以忍受,但他变得越来越糟糕。
龙年(889年),按照惯例,皇帝和百官要在冬至祭祀天堂。根据唐朝的礼制,宦官只能在祭天时侍从,但杨福恭依靠皇帝的功劳,在祭天时肆意行事。昭宗很不满意。
杨复恭对皇帝的蔑视做了不止一件事。有一次他有事要见昭宗,让轿夫一直把他抬到太极殿,直到昭宗最近才下轿子。首相孔伟看到这一点非常生气,于是向皇帝讲述了杨复恭的罪行。杨复恭怀恨在心,等待报复的机会,把孔伟排出朝廷,几乎让人在孔伟上任的路上杀了他。
昭宗与杨复恭的矛盾日益激化,但昭宗苦于杨复恭有兵权,一时无法扳倒他,所以一直忍气吞声,但不久之后,昭宗下定决心铲除杨复恭,杨复恭杀死了国叔王环。
事情的原因是这样的。昭宗的叔叔王环要求当地的节日使者,昭宗也非常支持他。然而,唐昭宗自己做不到这一点,所以他硬着头皮征求杨复恭的意见。但谁知道杨复恭没有给昭宗面子,拒绝了昭宗的要求,昭宗别无选择,只能把他的叔叔王环留在身边。
杨复恭联络义子起兵反叛朝廷,各地纷纷响应
然而,在杨复恭拒绝唐昭宗后,他担心王环在宫中对自己不利。上表昭宗派王环到黔南任节度使。虽然黔南封锁落后,但昭宗认为杨复恭终于给了自己面子,于是派王环上任。出乎意料的是,杨复恭偷偷派人在王环乘船渡河时掀翻了船,他的叔叔王环被埋在鱼肚里。
昭宗知道这是杨复恭的所作所为。他恨他,发誓要尽最大努力根除杨复恭。然而,杨复恭已经被禁军多年,在军队中根深蒂固,有许多党羽。如果他想摆脱杨复恭,首先要解除他的军事权力。
最让昭宗头疼的是,杨复恭的养子天威军使杨守立勇敢,在六军中享有盛誉。昭宗怕对付杨复恭,杨守立会反叛。昭宗想出了一个一箭双雕的妙计。他先招募杨守立入宫担任警卫,并命名李顺节,要求他负责指挥禁军。杨复恭很高兴看到昭宗重用他的养子。
然而,昭宗从那以后一直在为李顺节升职。李顺节认为这一切都是皇帝的礼物,所以他失去了对杨复恭的敬畏,开始与杨复恭夺取权力。为了尽快扳倒杨复恭,尽快掌握朝廷的军事权力,李顺节向皇帝报告了杨复恭过去的所有罪行。昭宗借此机会宣布撤销杨复恭的职位。
此时唐昭宗得到李顺节的支持,杨复恭也不敢贸然反叛,于是申请退休,唐昭宗同意了。
就在杨复恭闲居在家的时候,他的另一个养子玉山营军长杨守信总是去看望他。昭宗认为杨复恭不死,一直是隐患,于是派李顺节带兵攻打杨府,杨复恭匆匆逃离长安。
李顺节赶走杨复恭后,他变得越来越傲慢。昭宗对他的胡作非常不满。随后,他派亲近自己的刘景轩和西门君率兵杀死李顺节,朝廷暂时平静下来。这时,杨复恭逃到山南西路兴元府,开始给各地的义子干儿写信,联系他们起兵反叛朝廷,各地纷纷响应。
[img]436296[/img]
杨复恭倒台了
然而,杨复恭的计算并没有成功。凤翔节让李茂贞对杨复恭的人占领了山南,长期以来一直对自己的发展感到不满。赵宗同意借此机会请求朝廷讨伐杨复恭。
乾宁元年(894年)7月,凤翔节让李茂贞帅兵进攻兴元。杨复恭的下属无法守卫山南,所以他们想去河东节让李克用。然而,当杨复恭等人跑到华州时,他们被华州刺史韩建抓获。韩建将杨复恭等人押解到长安,杨复恭等人被唐昭宗判处极刑。就这样,杨复恭崩溃了。
结论
继田令孜之后的又一个晚上,杨复恭是唐权宦官。虽然唐昭宗的设计铲除了杨复恭,但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宦官的政治问题。从那以后,他的军事力量仍然掌握在宦官手中。
为什么杨复恭支持唐昭宗上位,最后却被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