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惠帝司马忠执政期间,西晋爆发了八王之乱。虽然叫八王之乱,但直接参与或间接支持的国王远不止八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一起往下看。
阶段:两个。第一阶段,从元康元年(291年)3月到6月持续三个月;第二阶段,从元康九年(299年)到光熙元年(306年)持续六年。
人物:朝廷:贾南风等。诸侯王: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杰、长沙王司马杰(yì)、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勇(yóng)、司马越八王,东海王。
关系:贾南风:孝惠皇帝司马忠的妻子。司马亮:司马忠四叔祖;司马玮:司马忠五弟;司马伦:司马忠九叔祖;司马尴尬:司马忠表弟;司马懿:司马忠六弟;司马颖:司马忠十六弟;司马青:司马忠叔叔(司马懿三弟安全献王司马孚孙子);司马越:司马忠族叔叔(司马懿四弟东武城侯司马馗的孙子)。
[img]436052[/img]
胜负:第一阶段是朝廷的胜利,贾南风掌握了朝政九年。第二阶段,东海王司马越成功,代行皇命五年。
第一阶段导火索:杨骏专政。
真正的原因:外戚与皇权的矛盾。
具体情况:杨军辅政专权后,引起贾南风不满。于是诏书引汝南王司马亮和楚王司马玮入朝,司马玮入朝后杀了杨军。后来贾皇后利用司马亮和司马玮的矛盾,让司马玮杀了司马亮。成功后,贾南风听取了王子少傅张华的建议,诬陷司马玮白杀司马亮,杀了司马玮。第一阶段结束后,贾南风完全获胜。
第二阶段导火索:司马昱王子被杀。
真正的原因:藩王与中央政府的矛盾。
具体情况:贾南风自己没有孩子,和王子司马昱关系不好。在有心人的鼓励下,贾南风诬陷王子谋反,先废后杀。引起了各司马氏的不满,更重要的是,让别人有了觊觎之心。@ 在永康元年(300年),赵王司马伦和齐王司马尴尬举事反贾,贾南风先废后杀,赵王司马伦掌权。永宁元年(301年),司马伦篡位自立后,齐王司马懿等起兵反对司马伦,司马伦被杀。齐王司马尴尬成功上位后,“沈于酒色,不入朝见。司马尴尬坐拜百官,符智三台,选举不均,只宠亲密”,也引起了其他司马氏的不满。
[img]436053[/img]
长沙王司马懿在太安元年(302年)杀死司马懿,成为朝内权臣。太安二年(303年),成都王司马颖和河间王司马懿讨伐司马懿,司马懿被杀。司马颖和司马懿成功后,司马颖自带丞相、皇太弟,“暴君日甚,无君之心”。随后,司马颖被将军王军和司马腾征讨,大败。司马懿放逐司马颖回封国。从永兴两年(305年)到永兴三年(306年),司马越先后击败司马颖和司马懿,成为最后的赢家。而司马颖则被范阳王司马晓的长史刘舆矫晋惠帝赐死,司马懿则被南阳王司马模(司马越的弟弟)派将军梁臣掐死,八王之乱结束。
八王之乱分为哪两个阶段?八王之乱是怎么结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