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唐玄宗对统治者如何下放权力给出了什么启示?

统治者该如何下放权力?唐玄宗是怎么做到的?

作为一个领导者,无论是一个部门、一个企业还是一个国家,都有两个责任:

首先,构建未来蓝图,将蓝图分解成具体目标,然后让下属按计划实现。至于如何实现,那是下属的事。如果你不放心,你必须问每件事,你必须像一些明清皇帝一样努力工作。

第二,无论是企业还是国家,人才都是最重要的。无论领导多么聪明,都不可能单枪匹马地打败世界。@ 一个领导者的重要责任是调动下属的积极性,激发下属的潜力。

这两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关键是放权。把权力放在忠诚的窝囊废上是不够生气的。最好自己开始。如果你把权力放在一个有能力的人身上,你会非常担心:

把自己放在架空上怎么办?历史上,权臣、宦官、外戚等势力架空皇帝的案例屡见不鲜。王莽在篡夺王位之前,是一个谦虚的绅士。他能干忠诚。不仅皇帝相信,同事们也称赞他,他的姑姑王政君也很放心。结果王莽悄悄控制了大权,架空了皇帝和太后,当了盗国大盗,问阿姨要传国玉玺,气得王政君把玉玺弄坏了。

[img]435422[/img]

二、给别人做婚纱怎么办?前车之鉴也比比皆是,如梁武帝萧衍与侯景的故事,侯景是东魏高欢手下的强将,非常能打,人才难得。高欢死后,侯景投靠南梁,萧衍非常高兴,想依靠侯景北伐中原的力量。没想到侯景的性格有问题,竟然反戈一击,攻占金陵。老皇上萧衍,一辈子吃斋念佛,八十多岁,竟活活饿死在台城。@ 有些人有很强的能力,但他们不敢轻易放权。谁能保证他不是侯景?

所以,作为一个领导者真的很难,不分权太累,分权有很大的缺点,真的很困难!事实上,这件事并不是无法解决的,历史上有一个人做得很好,那就是著名的唐玄宗李隆基。

李隆基登基后,以雷霆之势清除了太平公主党,掌握了大权。并任命姚崇为宰相,为唐朝中兴奋斗。

李隆基知道姚崇是三朝的老大臣,武则天是宰相,是栋梁之才。现在国家已经浪费了一切,应该为这样的能臣提供一个舞台,所以他决定放大他的权力。

有一天,姚崇请示了一批官员的任命。听了他的演奏,李隆基盯着梁,一言不发。姚崇一再请示,李隆基依然一声不吭。姚崇战战兢兢,汗流浃背,迅速退出,思考自己的错误。

服务的高力士看不过去,说:“陛下掌管国政,宰相演奏事务,成都与不成都面对面讨论。他怎么能一言不发呢?”李隆基说:“我崇拜姚崇为相,有大事要演奏报纸。他为什么要打扰我这些小事,比如任命官员?”

高力士理解并迅速将皇帝的精神传达给姚崇,扫除了他心中的悲伤。从那时起,他毫无顾忌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努力创造一个繁荣的时代。

[img]435423[/img]

李隆基不仅敢于下放权力,而且还让姚崇独裁权力。与姚崇合作的首相叫卢怀慎。姚崇请假时,公文堆积如山。据说卢怀慎此时应该代替姚崇处理政务,但他不敢处理任何事情。他向李隆基感谢了自己的罪行。李隆基说:“我把世界交给了姚崇,等着看他的成就。”卢怀慎的才华并不低,但他被时人讽刺为“伴食宰相”。

接替卢怀慎的首相叫元乾尧。每次他演奏,李隆基都会说:“这一定是姚崇的想法!”任何不满意的人都说:“你为什么不和姚崇多讨论呢!”元乾尧直接在厕所里哭晕了。每个人都是首相。皇帝怎么会这么偏袒!

然而,皇帝给了姚崇这么大的权力,源乾尧只能夹起尾巴,老老实实听老姚的命令。

我想通过玄宗李隆基和姚崇的故事,我们可以给我们三个启示:

第一,志同道合

志同道合可以使领导和下属形成合力,从而保证目标的快速实现。如果领导要东,下属要西,能力越强,事情就越坏。

当李隆基还是王子的时候,他注意到了姚崇。当时朝政有两大弊政,一是皇权不振,二是官治混乱。

瑞宗李丹利用姚崇和宋静后,他们大刀阔斧地罢免了中宗留下的斜封官员和外官,振兴了政府。鉴于皇权不振和太平公主干政的局面,姚崇和宋静联合出版了一本书,建议将太平公主安置在洛阳,巩固王子的地位,加强皇权。

所有这些都是李隆基的胃口。当李隆基提出姚崇担任首相时,姚崇向他提出了十个施政计划,这就是著名的“十件事要说”。这与李隆基的蓝图不谋而合,@ 只有李隆基才能大胆利用姚崇。

[img]435424[/img]

二是各负其责

该行业具有专业性,各自的责任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下属的潜力,也可以对下属形成一定的控制,避免权力过大的架空领导。

李隆基的改革分为三个领域:一是朝政,姚崇负责;二是宗室,他自己负责;三是禁军,由心腹王毛仲和陈玄礼负责。没有人能伸手,也没有人敢伸手。

@ 工作调动

面对政府的深层缺点,需要大胆的混乱,无论如何,李隆基采取了嫌疑人不需要怀疑,大胆的权力下放的做法。这样,姚崇就可以独自掌管大纲,放手做事,避免下属推诿,但也很容易形成总理权力过大、威胁皇权的局面。

在这方面,虽然李隆基让他独裁,但他很快就上任了。姚崇没有犯太多错误,但他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就被李隆基抛弃了。他被任命为开府和三司。他仍然在重大决策中咨询他的建议。姚崇的继任者宋静和李隆基也采用了同样的方法,并担任了不到四年的首相。

这种工作调动不仅是为了保护他们,也是为了防范他们。

@ 作为领导者,适当下放权力是必要的。关键是审时度势,把握规模,找到合适的方法。


唐玄宗对统治者如何下放权力给出了什么启示?唐玄宗对统治者如何下放权力给出了什么启示?

,,,,,,,

  • 揭秘:为什么武则天跟唐太宗12年没怀孕?
  •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因此,在她的一生中,有著名的功过是非,也有鲜为人知的秘密。第一个秘密是,武则天从...

  • 唐懿宗李漼:一生欢游无度用人无方的无能皇帝
  • 唐懿宗虽然当了皇帝,但对上朝的热情明显不如饮酒作乐,宫中每日一小宴,三日一大宴,每月在宫里总要大摆宴席十几次,除了饮...

  • 唐高宗是窝囊废?为何说其能力不输李世民
  • 唐高宗是掩盖在李世民和武则天光环之下的一个男人:不争气的儿子,懦弱的丈夫。对于高宗,自古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于把他放在太...

  • 孔颖达简介 唐代著名经典学家孔颖达的生活
  • 孔颖达编制了《五经正义》,排除了经学内部法师的门户意见,在众学中选择最好的,为博览会做广泛的收获,结束了西汉以来的各...

  • 杜如晦简介 唐朝大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杜如
  • 莱国公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汉族、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人,唐初大臣。他是李世民夺取政权、开创贞观治...

  • 唐玄宗时期的科举制度都改革了哪些方面?
  • 唐玄宗是唐朝最著名的皇帝,也是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是唐睿宗的第三子,自幼多才多艺,精通音乐、书法,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