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中的《夏书·禹贡》记载,大禹时,世界分为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豫州。豫州是中心,其他州环绕豫州。
《二雅·释地》也记载了九州,但其中有幽州、营州,没有青州、梁州;在《周礼·职方》中,有幽州、并州,没有徐州、梁州。《吕氏春秋》有幽州,没有梁州。
[img]429989[/img]
传统上,人们认为《尚书》记载的九州是夏朝的制度,《尔雅》记载的是商朝的制度,而《周礼》记载的是周朝的制度。然而,根据《吕氏春秋》对九州的解释,九州的地域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地域观念。
《吕氏春秋之旅》说:豫州在河与汉水之间,是周;冀州在两河之间,是晋国;兖州在河与济水之间,是卫国;青州在东方,是齐国;徐州在泗水之上,是鲁国;扬州在东南,是越国;荆州在南方,楚国;雍州在西方,秦国;幽州在北方,燕国。”
后来战国齐人阴阳家邹衍又创立了大九州的说法,声称“禹贡”九州是小九州,合起来只能算一个州,叫“赤县神州”;九个这样的州构成了中九州,周围是好海(小海);这种中九州也有九个,共同形成了大九州,周围是大英海。根据这一说法,中国只居世界八十一分之一。“淮南子”称九州为神州、荣州、冀州、台州、二州、阳州。杨树达认为淮南子举的九州是邹衍所说的中九州。
九州的说法是怎么来的?详细讲解大禹划九州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