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发生的高平陵事变是魏国,是魏国成立后的重大政变。有兴趣的读者一起来看看吧!
公元249年初,魏国皇帝曹芳在将军曹爽的陪同下,前往城外高平陵祭拜。曹芳和曹爽都没有意识到一只老虎在他身后准备搬家。曹芳和曹爽出城后,司马懿突然发动兵变,关上大门,夺取武库,控制洛阳城,历史上被称为“高平陵之变”。在这次兵变中,司马懿清除了以曹爽为首的曹氏家族的势力。
司马懿家族在压制曹魏宗室的基础上,开始大权独揽,甚至在司马炎到位后,正式取代曹魏,建立了西晋王朝。事实上,在高平陵的变化中,司马懿也非常危险。就硬实力而言,司马懿无法与曹爽相比,曹爽手中有曹芳。司马懿之所以能打败曹爽,离不开一位关键先生的帮助。
一
在我看来,这位关键先生就是蒋济。汉末江济出任九江郡吏,扬州别驾。后来被曹操聘为丹杨太守,不久晋升为丞相府主薄,西曹属,成为曹操心腹谋士。在曹魏谋士中,蒋济的资历自然比较深厚,甚至高于司马懿。毕竟曹操从来没有把司马懿当成心腹谋士。魏文帝曹丕时期,蒋济出任东中郎将,代替曹仁统领大军,后升任尚书。
也就是说,蒋济除了出谋划策外,还在曹魏军中积累了威望和资历,甚至可以取代曹魏宗室的领导曹仁统领大军。魏明帝曹睿时期,蒋济出任中护军,封侯关内,功勋颇多。曹芳继位后,转任领军将军,封昌陵亭侯,代司马懿为太尉。因此,在高平陵的变迁中,江济作为曹魏四朝的元老,无论是威望还是曹魏军队的影响力,都无法与普通人相比。
[img]429522[/img]
在我看来,蒋济在三个方面帮助了司马懿。第一点,蒋济是曹魏的四朝元老,威望很高。当蒋济宣布支持司马懿时,无疑提升了司马懿的士气,也变相打击了曹爽的士气。至于许多处于观望阶段的曹魏文臣武将,蒋济的行为很可能会重新评估他的立场。毕竟司马懿也是曹魏的老臣,两者的结合真的可以起到1+1的作用。>2的效果。
此外,威望似乎是虚幻的,但没有它是不可能的。例如,当刘备进入汉中王时,他需要像马超这样的诸侯带头上表汉献帝。要么是诸葛亮,要么是赵云,要么是马超作为诸侯,在世界上有一定的威望。
三
第二,蒋济不仅威望高,而且长期担任曹魏禁军将领。前面说过,魏明帝曹睿时期,蒋济出任中护军。建安十二年,曹操将护军改为中护军,领军改为中护军,并命令其掌管禁军,宿卫皇室,地位颇重。后来,曹魏进一步改名为护军将军,负责选拔武官和隶领军。蜀汉、东吴都有这个职位。对蒋济来说,除了担任中护军一职外,还担任过护军将军一职。
就护军将军而言,他们直接负责禁军士兵的选拔。因此,虽然曹爽的兄弟后来掌管了曹魏的禁军,但许多禁军士兵都是由蒋济选拔或跟随蒋济的。在此基础上,蒋济凭借曹魏禁军的影响力,成功地帮助司马懿控制了洛阳的禁军,这是他控制曹魏首都洛阳的关键。
[img]429523[/img]
四
@ 第三,司马懿劝曹爽投降时,蒋济写信给曹爽,保其不死,“言宣王旨,只免官”。对于当时的曹爽来说,作为曹魏将军,他手里还拿着曹芳的重要砝码,可以移居许昌等地,号召全世界的势力讨伐司马懿。到了那一步,鹿死谁手,自然还不得而知。@ 蒋济在劝说曹爽方面的作用无疑是关键。也就是说,在曹爽看来,蒋济受到了曹魏许多君主的恩惠,他保证司马懿不会伤害我,应该认真对待。结果,蒋济和曹爽都被骗了,曹爽放弃抵抗后,立即被司马懿杀害。
司马懿论功行赏后,高平陵发生变化。蒋济因功进封都乡侯,食邑700户。对此,蒋济上书拒绝封赏,在许多历史学家看来,这是蒋济向曹爽保证“只免官”,但司马懿却趁机大开杀戒。感到对曹爽失信,颇为自责,不愿接受封赏。而且,同年4月丙子(19)(5月18日),蒋济在忧愤羞耻中去世。你觉得这个怎么样?
司马懿在发动高平陵后靠什么取胜?真相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