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宫,大唐帝国的政治工作者,唐朝的权力中心和国家象征,自唐高宗以来,有17位唐朝皇帝在这里处理政治,持续了200多年。
公元618年,大唐建立,定都长安,以太极宫为宫殿。
公元626年,玄武门之变,高祖(李渊)退位为太上皇。
公元634年,太宗(李世民)为了太上皇(李渊)的身体状况,听从了官员马周的建议,在长安城东北为太上皇建立了避暑宫,称为“永安宫”,后来更名为“大明宫”。
公元635年,太上皇(李渊)死亡,大明宫工程也停止。
大明宫项目于公元662年重新启动,停止了27年。
[img]428882[/img]
公元663年,大明宫建成,成为大唐帝国的权力中心和国家象征。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6月长安城沦陷,大明宫也落入叛军手中。
公元757年,长安城收复。
公元796~845年,大明宫修缮增修部分建筑。
公元880年,黄巢起义,长安城沦陷,大明宫及部分宫殿被毁。
公元885年,黄巢起义失败后,他退出了长安城。由于严重损坏,大明宫无法生活。唐(李)不得不搬进太极宫。从那时起,大明宫结束了权力中心的使命。
公元904年,朱温放火烧毁长安城,迫使昭宗(李烨)迁都洛阳。
907年,大唐帝国灭亡。
日落大明宫,大唐国运将尽。自公元663年建成以来,公元885年被毁于战争。大明宫已经存在了222年。大明宫的命运与大唐帝国息息相关。大明宫见证了大唐帝国无与伦比的繁荣巅峰,见证了大唐帝国不可逆转的衰落。
大明宫:与大唐帝国共同荣辱,见证了唐朝的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