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为什么唐朝放弃了河北?揭示唐朝放弃河北的深层原因

元和十五年(820年),试图削平藩镇的唐宪宗被宦官杀害。穆宗即位后,利用连长期分离的河北三镇的良好形势,下令裁减各藩镇的兵力,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彻底解决藩镇的问题。河北三镇并没有真正被朝廷控制,一听到诏令,故态复萌,一个接一个地反叛。虽然朝廷派出15万军队进行讨伐,但最终还是赢不了,只好放弃。

这也是唐朝廷最后一次试图摧毁河北三个城镇。所谓河北三镇,是指幽州、成德、魏波三镇,由于属于河北道,位于黄河以北,因此历史上被称为“河北三镇”或“河朔三镇”。众所周知,安史之乱后,唐朝在藩镇分裂,形成了诸多藩镇的局面。在这些藩镇中,河北三镇是最强大、最麻烦的。

[img]426273[/img]

这三个藩镇长期以来一直在与中央政府挑战。节日由镇上的士兵支持。文武官员没有中央政府的派遣,而是由节日政府任免。税收拦截了镇,拒绝向中央政府提供。所谓的藩镇分离,就是这样。

唐中央也多次通过军事手段打击河北三镇,试图解决三镇分离问题,但均未占便宜,导致长庆复叛后,无奈完全采取姑息放任政策。三镇之所以能横行一百多年,是因为很多因素。

结盟

河北三镇地理上南北相连,东渤海,南黄河,西太行山,北太行山,形势危险,唐朝法院难以形成包围。宪宗想在三个城镇用兵。翰林学士李江认为,与西川和淮西两个城镇不同,三个城镇“四面都是国家兵镇”。中气不足的唐朝法院无法包围它们,反复反对用兵。

更重要的是,虽然三镇平时勾心斗角,互相觊觎,但他们知道唇亡牙寒的道理。因此,一旦朝廷向三镇用兵,他们就会“三镇连兵,耳目手足之救”,“为子孙建谋,担心他的日子和故事”。元和长庆年间,一镇先归,二镇也归,一镇复叛,二镇立即翻脸,这是这种情况的典型表现。

兵力

强大的军事实力是挑战中央政府的基础。河北三镇养蓄重兵总兵力至少20万。要知道,玄宗天宝时,整个河北道的兵力加起来才近11万。而河北产马,冷兵器时代,骑兵是最精锐的军队。虽然三镇骑兵总数不清楚,但从一些记载来看,每个镇至少有数万骑兵,这是一个很高的比例。此外,自古以来,河北就毗邻北方善战民族。在长期的对抗和碰撞中,形成了武术的传统。所谓“燕赵自古慷慨悲歌”,在这里拥有优秀的军事资源。

另一方面,在安史之乱之后,唐朝中央虽然痛得思痛,成立了直属中央的神策军,但兵源芜杂。长安人规避赋役的一大手段就是挂名神策军,“三辅人假比于军,一牒至十数”。这样的军队在一般的叛乱中也取得了一些胜利,比如元和元年(806)高崇文率领神策军讨论西川刘辟之战。然而,河北三镇的一对强兵,却完全是另一个场景。

元和四年(809),宪宗以神策军中尉吐突承璀率领神策军,与河中、河阳等兵马一起,大张旗鼓,远征成德王承宗。但结果,根本没有占便宜。相持几个月后,宪宗为了体面地脱离成德战场,不得不为王承宗加官进爵。这场战斗彻底暴露了神策军是银蜡枪头。因此,在随后的淮西、淄青战役中,宪宗不敢让神策军参与,而是用旧的方法调动更听话的藩镇兵马,以藩伐藩。

这种努力的方式看似美好,但被枪杀的藩镇一点也不迷茫。他们知道,帮助朝廷消灭骄藩叛镇,下一个被刀的就是自己,一个个“乐于自善,想靠贼自尊”,出兵不出力,拒绝战斗。而且各镇兵马勾心斗角,很难齐心协力。因此,很难有机会赢得河北三镇的胜利。军事实力不足是唐中央最大的尴尬。

财政

唐中央的钱袋是另一个尴尬的地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一年(780)实施的两项税法将各州的税收分为三部分,一部分由本州保留,一部分交给观察使,另一部分供中央政府使用。实际上,在两项税法下,唐中央政府最多只有总税收的三分之一。

虽然中央财政大幅缩水,但支出却增无减。虽然驻扎在边境的军队囤积了自己的土地,但他们远远不能自给自足。只有西部和北部的方镇,“除了营地税亩的自给自足外,还有8万或9万人被抬到分支机构”。神策军打不好,但待遇极其优厚,皇帝经常给予额外的奖励,有的已经成为惯例,比如新帝即位的奖励。穆宗即位,便赏每个神策军五十贯。这样,唐中央能支付的闲钱就不多了,根本无法支持长期的战争开支。而且用兵河北三镇,能快速决定吗?

与唐中央财政不同,河北三镇河北道路、黄河、漳河、沱沱河、易水等河流,不仅有利于农田灌溉和交通,而且积累了广阔的平原、肥沃的土壤、适合耕作,加上悠久的农业历史,使这里成为唐代最发达的农业地区之一。天宝八年,全国屯田粮食91万石,河北道占40万石。@ 河北铁、铜等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手工业也相当发达。

虽然安史之乱严重破坏了这里,但经过人民的辛勤劳动,各镇统治者也不是莽汉,招抚流亡,垦荒种田,实施了一系列利农措施,使河北经济迅速复苏。唐末,朱文囤兵魏州,但半年来,魏博提供了“近70万牛羊猪,资粮称为,贿赂近百万”。杜牧说,河北各镇“出就胜,处就饶,不窥天下之产,自封”。

[img]426274[/img]

这三个城镇强大的财政资源不仅为强大的军事实力提供了保障,而且可以支持长期的军事行动。唐朝中央政府资金紧张,但没有,战争时间稍长,“政府空无一人”和“国力不支持”。在这一点上,唐中央政府也远远处于劣势。

边疆形势

安史之乱后,河北省诸镇的形成是由于安史之乱期间边防军内部调平叛乱,吐蕃趁机入侵。为了避免腹部背叛敌人,他们不得不与安史叛军妥协,既往不怪归降者,使安史将指挥河北。后来,利用吐蕃入侵和仆人固怀恩叛乱的机会,所有降落的将军都将“各招合遗,治兵修城”,恢复活力,形成后来的藩镇分离。

由于唐朝失去了河西陇右,首都长安已经暴露在吐蕃的眼皮下,朝廷在河北兵役时不得不考虑西北边境的严峻形势。为了“内靖方镇”,德宗多次派使臣与吐蕃修好。然而,贞元二年(786),“吐蕃寇泾、陇、泰、宁”与吐蕃的关系再次紧张。虽然李希烈的混乱在这一年得到了平息,但他不敢再搬到河北三镇。宪宗元和削藩也是在暂时缓和吐蕃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元和十三年(818)以后,吐蕃再次频繁入侵,穆宗初年三镇复叛,朝廷无能为力。

河北三镇在地形、军事力量、财政等方面都占主导地位,唐中央也受到边境形势的制约,自然很难平息三镇。黄巢之乱后,河东李克用、宣武朱文二镇迅速崛起,成为实力更强的军事集团,争相拉拢河北三镇,导致三镇联盟逐渐瓦解,三镇分离逐渐弱化。最后,幽州被河东摧毁,成德、魏博在当了几十年的墙头草后,于后晋被肢解为若干小藩镇,前三大雄藩彻底消亡。


为什么唐朝放弃了河北?揭示唐朝放弃河北的深层原因为什么唐朝放弃了河北?揭示唐朝放弃河北的深层原因

,,,,,,,,

  • 揭秘:为什么武则天跟唐太宗12年没怀孕?
  •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因此,在她的一生中,有著名的功过是非,也有鲜为人知的秘密。第一个秘密是,武则天从...

  • 唐高宗是窝囊废?为何说其能力不输李世民
  • 唐高宗是掩盖在李世民和武则天光环之下的一个男人:不争气的儿子,懦弱的丈夫。对于高宗,自古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于把他放在太...

  • 杜如晦简介 唐朝大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杜如
  • 莱国公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汉族、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人,唐初大臣。他是李世民夺取政权、开创贞观治...

  • 唐懿宗李漼:一生欢游无度用人无方的无能皇帝
  • 唐懿宗虽然当了皇帝,但对上朝的热情明显不如饮酒作乐,宫中每日一小宴,三日一大宴,每月在宫里总要大摆宴席十几次,除了饮...

  • 孔颖达简介 唐代著名经典学家孔颖达的生活
  • 孔颖达编制了《五经正义》,排除了经学内部法师的门户意见,在众学中选择最好的,为博览会做广泛的收获,结束了西汉以来的各...

  • 唐玄宗时期的科举制度都改革了哪些方面?
  • 唐玄宗是唐朝最著名的皇帝,也是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是唐睿宗的第三子,自幼多才多艺,精通音乐、书法,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