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北宋动员40万大军攻打西夏,却输了?

北宋动员40万大军攻打西夏,却输了?有兴趣的读者一起来看看吧!

986年,宋太宗派兵20多万北伐契丹,计划收复燕云十六州,但以失败告终。从那以后,宋朝开始战略收缩,追求“守内虚外”的防御政策。在接下来的80年里,它没有主动发动战争,直到一位年轻而有前途的皇帝即位,这种情况才被打破。然而,40万宋军并没有摧毁小国西夏,而是失去了军队。这是怎么回事?

1067年,一位19岁的年轻人成为了北宋的皇帝,他是宋神宗赵旭。当时,北宋充满了缺点,由于“三冗余”问题。宋神宗是一位理想的皇帝。他希望北宋王朝能占领西夏、燕云等地,实现真正的统一。因此,宋神宗任命王安石改革。经过十多年的时间,北宋的国力得到了加强。在这种情况下,宋神宗计划先开始西夏。

1081年,西夏发生动乱。梁太后囚禁了国主李秉常。西夏将军于藏花麻向北宋边将写信求助。“夏天,母子不协,杀了重臣,上下凶猛。如果他派兵去讨,请回应。”。与此同时,北宋边将也得到了西夏内乱的消息,纷纷向宋神宗写信。宋神宗也很兴奋。他决定在北宋发动一场前所未有的战争!

同年6月,宋神宗集结了陕西、河东等五路军队,同时还将开封境内数万禁军转入陕西境内。宋神宗的计划是兵分五路,从三个方向分进合击,一举摧毁西夏。具体部署如下:“宣州宣庆使李宪为经制使西河,经营略使高遵裕出环庆,副总管刘昌佐出泾原,签书经略使事内侍王中正出河东,(种)谔出禹延。”北宋出动的禁军和厢军总数超过40万。

[img]425089[/img]

让我们先谈谈东线的两支军队。他们由宦官王中正和著名将军种谔率领。其中,王中正有12万人,种谔指挥的军队有9.3万人。然而,种谔必须接受王中正的控制。战斗开始后,种谔表现出色,先后占领了银州、石州、夏州等地。然而,宦官王中正根本没有军事天赋。他只准备了半个月的军粮。他只知道跟随种谔,一路上没有战功。

种谔虽然多次破敌,但由于距离西夏中心太远,西夏坚壁清野,军粮也出现了问题。此外,进入10月后,天气越来越冷,他不得不驻军等待军粮。最后,军队崩溃了,“会下大雪,没有食物先崩溃,只有3万人进入塞子。”。王中正的部队很快就吃光了军粮,供应困难,军队崩溃,饿死者超过2万人。

此外,南线的两支军队分别由高遵裕和刘昌佐率领,其中高遵裕拥有8700支军队和95000名民夫。刘昌佐率领5万名士兵,但他应该受到高遵裕的控制。刘昌佐是一名凶猛的将军。他亲自用盾牌攻击了这座城市,并击败了西夏国的相梁B埋,率领了10万名军队。就在刘昌佐即将突破灵州时,高遵裕非常嫉妒,派人下令停止进攻,主持攻城事宜。

随后,高遵裕围攻灵州十八日,不但没有破城,反而被西夏后勤补给,被对方援军围攻。后来,西夏挖黄河七级渠淹宋军,北线宋军也彻底崩溃,“军士冻死,超过3000人逃走”。刘昌佐拼死作战,负责断绝后,才避免全军覆没。除了西线的李宪,他这支军队有十几万人,取得了不少胜利,但由于其他两线溃败,他也不得不撤军。

[img]425090[/img]

史书称这场战役为“五路伐夏”、第二次灵州之战。宋神宗本想一举摧毁西夏,反而损兵折将,损失惨重。那么,北宋在这场战争中占据了优势,为什么以惨败告终呢?从北宋的角度来看,主要原因是北宋长期以来一直追求“内虚外”的战略,宋军缺乏大规模进攻作战的经验。北宋太宗雍熙北伐以来,80多年来,北宋几乎没有主动出击。

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都习惯于坚持战斗,根本没有攻城经验。在灵州之战中,“军队里没有攻具”。从携带军粮的问题上也可以看出,北宋将领缺乏这种进攻作战的经验,不重视后勤问题,连名将种谔都是这样。从西夏来看,西夏虽然军队人数少,但采取了坚壁清野的战略,充分发挥骑兵的优势,攻击宋军的粮道,从而赢得了战争。


北宋动员40万大军攻打西夏,却输了?北宋动员40万大军攻打西夏,却输了?

,,,,,,,

  • 北宋大臣黄潜善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黄潜善
  • 黄潜善(1078年—1130年2月9日),字茂和,邵武(今福建邵武)人,南宋初年宰相,奸臣,官至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元符三年(1100年)...

  • 盘点:谁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使双枪的名将?
  • 说到双枪,你的第一反应一定是董平。是的,《水浒传》梁山泊100名天立星双枪将董平,梁山泊马军五虎之一。武术应该不逊于关胜...

  • 谁是古代历史上同时迷恋三个国君的女人?
  • 春初,齐桓公主宰了中原。在南方国家,楚国精力充沛,逐渐意味着侵犯中原。如果不是一个女人的突然出现,楚文王就不会这么快...

  • 中国古代历史上四大美女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 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是历史上公认的四大美女。然而,这四位美女一生都被所谓的乱伦所困扰。事实上,他们所谓的乱伦行...

  • 北宋宰相苏辙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苏辙
  • 苏辙(1039年3月18日 —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 ,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

  • 古代扫黄打非之明宣宗是怎样下令取缔[官妓]的
  • 唐代的官妓制度对后世影响很大,一直到明代,这一制度才被取缔,中国古代的禁娼运动也因此出现了新的趋势。 其实,明代开始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