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先秦以来,中原在战争中逐渐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战争理论,在战略和战术上都有一个全面的总结。社会形态进入中央集权统一国家后,面对新的敌人和作战方式,可以说基本没有不适应的情况,秦统一后很快就把匈奴赶出了河套。汉初与匈奴战争中的被动局面在于国力内战损失过大,而不是战术和技术劣势。
汉朝与匈奴的和谐实际上是双方军事力量基本平衡和政治妥协的产物。自战国以来,中原逐渐形成了以兵种协同作战为主的作战风格,其主要战术特征可以概括为:积极、密切协调。
[img]423486[/img]
一、迂回侧击战术
侧击战术广泛应用于夏、商、周,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在著名的桂陵战役中,孙斌利用“围魏救赵”的战术,在魏军回国的路上击败了庞娟。中原军队在与北方民族的战斗中也多次使用侧击战术。例如,战国末年,李牧在反击匈奴时使用了侧击战术。战争期间,李牧充分利用匈奴的轻敌心理,发挥车、兵、骑兵的协同作战力量,以两翼包抄的战术击败匈奴,使匈奴“十几岁后不敢靠近赵边城”。在北击匈奴的战争中,秦代蒙田也很好地运用了这一战术。比如匈奴主力远在阴山中部,蒙田率领30万大军突然侧击其右翼..河南匈奴势力一举收复河南。
然后,当匈奴主力在头曼名单的带领下夺回河南时,蒙田从侧翼发起攻击,占领了阳山和北假区。头曼一个接一个地失败了,不得不带领部队迁徙到阴山以北。蒙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胜利。在汉朝和北方民族的战争中,一些优秀的将军将这一战术贯彻到了战斗的始终,这里就不多说了。
二、勇敢突击,善于掌握战斗主动权
无论战斗规模大小,掌握主动权都是取胜的重要条件。在实战中,尤其是在不利情况下,掌握主动权是克服敌人的先决条件。建宁元年春段颍与先零羌的逢义山战役中,汉军处于“俘虏兵盛,颍众恐惧”之中段颍所部正在执行“十五日粮从彭阳到高平”的纵深作战任务。
为了扭转不利局面,段颖激怒兵将说:“今天回家几千里,进则事成,走必死,努力共同成名!”,以置之死地,后来生来激起下属的战斗勇气,牢牢掌握主动权,率先发动进攻,“因为大喊大叫,大家都应声腾腾,颍驰骑在附近,突然袭击”,最终粉碎了人数占主导地位的先零羌,结果是“俘虏大败,斩首8000多级,获得28万头牛马羊”
在延禧八年夏进军煎羌的战斗中,段颖在之前的战斗中失败,被围了三天,没有坐以待毙,而是采取了隐士范志张的策略:“潜师晚上出来,鸣鼓还战,大破之,第一个俘虏了几千人。,反败为胜,靠掌握战斗主动权。
[img]423487[/img]
三、远程攻击、连续作战
远程攻击和连续作战也是中原军队深入沙漠作战的一个主要特征。这在霍去病和匈奴的战斗中尤为突出。霍去病率1万骑兵在元狩猎第二年春天从陇西袭击。
据《汉书·霍去病传》记载,漠北战争期间,霍去病所辖的“骑兵车重与将军等”在战斗中更是“出代右北平2000多里,直左兵,斩捕功多于青”,战斗深度和成果更大。
除了平坦的沙漠,这一特点在丘陵峡谷和以步兵为主的羌族战斗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后汉书·段颖传》记载,在与羌人的战斗中,他在击败羌人进入主力后,“急进,与晏等共追,使新鲜水面”,在“士卒饥渴,俘虏复散”的情况下,他仍然“与他们联系在一起,战斗和引导他们”,“被甲先登,身先士卒”,始终抓住敌人,防止他们从容逃脱。最后羌人“弃兵而走”,全军崩溃,段颖继续坚持“追之三日三夜”,导致“士皆重茧”。
在延溪与烧何羌的三年战斗中,段颖的部门更是“白天黑夜互相攻击,割肉吃雪,40多天,然后到达河头积石山,出2000多英里”,战斗的深度不亚于以骑兵为主的前辈。
[img]423488[/img]
四、结阵而战,密切协调,发挥整体优势
这一特点是中原军队作战中最突出的特点,无论是以较小的分队规模实施的突袭、迂回等。这一原则已经贯彻到与敌人主力正面作战的过程中。比如赵在金城要渡河作战时,怕被敌人邀请,就“夜遣三校先渡,渡营陈”,即偷渡成功后立即布置阵型,防止被敌人偷袭。
著名的漠北大战中卫青是一个典型的战争例子,他将车、步、骑合成军排成圆阵,击败单子主力。各兵种密切配合,充分发挥整体优势取胜。由于北方民族以骑兵为主力,机动性强,善于使用伏击等战术手段,结战更为重要。
曹彰北征代郡时:“军次易北,俘伏骑击之”,当时“军人扰乱,莫知所为”。他的工作人员田豫“因地形,回车结陈,弓弩满在内,疑兵塞其间隙,使对手无机可乘。最后“胡不能进,散。追逐,大破之,遂前平代”,取得胜利。
五、总结
“协同作战”的概念属于现代军事学的范畴,也是现代战争中必须实施的原则之一。协同作战是中原军队战术的一个显著特征。协作可以使各兵种形成远远大于单兵种的战斗力,也是中原军队获胜的关键之一。
虽然过去一直强调骑兵在秦汉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中原建立了强大的骑兵部队来击败对手,但从白登围攻到汉武帝多次攻击匈奴,我们可以看到汉朝的胜利并不是由骑兵的数量造成的。北方民族的军事装备和军事技术不如汉朝好,其军事力量和综合国力也不如汉朝好。
以科技、经济、军事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组织编制等制度优势是胜负的根本,这一整体优势也充分体现了具体的战术特点。这些都表明,与以往相比,秦汉时期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在军事问题上取得了新的深化和突破,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古代中原王朝的战术特点是什么?他们靠什么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