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亲疏有别
周公是谁?武王的弟弟!姜太公是谁?姜子牙,外姓人,虽然是伐纣之战中功劳最大的英雄,但确实是外姓人。
《封神》第100次,列侯分封国名:文王第四子姬公旦、佐文、武、成三王,有大勋劳于天下,成王时为大宰。武王把他的长子伯禽封在曲阜,被称为“鲁”。太公吕望起自渭水,为文武皇帝,为师父,协助武王平定天下,有大功,封国营丘,为齐侯。
[img]420042[/img]
2、年纪有差
根据封神的原因,姜子牙在98岁封神后功成身退。武王一直称姜子牙为“相父”,今年42岁(或51岁),可见姬发没有姜尚大,周公就更不用说了。可以看出,在两人年龄的对比中,周公在春秋时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姜尚已经是一个即将入土的老人。除非他的头被门夹住,否则武王不会用姜尚来帮助政治。
3、折腾不起
公元前1046年,克殷三年后,前1043年,姬发去世。这时姜子牙已经封国了。我在一篇文章中想象过,姜尚的道路充满了艰辛:他年纪大了,森林很深,视野也很深,到处都是狼、虎、豹和原始森林。地图上可以找到西岐(今宝鸡岐山县)到营丘(今山东临淄)的距离。因此,姜尚赴国之路,最快半年左右,最慢一到两年。此外,即使姜子牙在半年内到达营丘,他也会立即面临三个问题:一是莱人争国;二是修缮城市;三是送子就国。这一番折腾之后,差不多要两三年了。
现在听说天子死了,姜尚又要花半年时间赶回西岐,最大的可能就是他还没跑丧,就先把自己跑了。
4、武王死得很快
大人物从来没有想过“上帝之子”会死。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过早安排背后的事情;当他想安排的时候,已经太晚了。吴王一直觉得自己还能活几十年。没想到,他会走在“相父”面前?
在武王弥留的时候,恐怕他嫉妒姜尚活得更久,占了上风。
[img]420043[/img]
5、周公吐哺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辅政,教育四民,政通人和。即使害怕谣言,二监之乱依然可以平息。贾毅评论说:孔子之前,黄帝之后,周公只是中国有很大关系的人。
周公用铁一般的统治可以证明他的能力。知子莫如父,知弟莫如兄。毕竟,兄弟俩已经在一起40多年了,周公已经用无数的机会充分证明了自己。姬发怎么会有这么好的弟弟而放弃呢?
周武王死后,为什么辅政是周公而不是姜子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