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史思明打败了朝廷60万大军。他是怎么做到的?

史思明击败了朝廷的60万军队。他是怎么做到的?让我们看看感兴趣的读者!

到德国三年,公元758年,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被围困叶郡几个月,城里山穷水尽,到处都是饥饿。此外,郭子仪引水灌城,安庆绪的末日近在咫尺。

接到安庆绪的恳求,曾经是二号狼王,现在称王的史思明率领大军南下,表面上是为了救安庆绪,实际上,他还有另一个计划。由于朝廷军队势大,深知军事之道的史思明并没有选择硬碰硬,而是驻扎在叶郡外,准备等待机会。坦白说,除了政治偏见,史思明当时在唐朝只有从军事才能的角度才能获得好的排名。单凭这些军事案例,史思明就可以称得上是名将。面对“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史思明制定了巧妙的应对策略。他把部队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以叶县为中心,方圆50里为半径扎营,每个大营配300面战鼓,只有一个任务:制造噪音。很快,震天响的战鼓传到了朝廷军队的大营,四面八方都有,这让很多士兵开始恐慌,不知道敌人来了多少。毕竟部队里有很多新兵,这些人没见过多少大场面,最容易影响士气。

[img]420085[/img]

在鼓声的伴奏下,史思明为每个营地配备了500名精锐骑兵,从各个方向杀到叶县城下,任务也很简单:骚扰。若朝廷军队出动,他们立即撤退,利用骑兵的机动性,从不恋战;若朝廷军队不理,则继续骚扰,时不时剁几个人头就跑。随着时间的推移,朝廷军队变得越来越悲伤。不仅人和马都有损失,而且砍柴、割草、收集日用品也成为一项高风险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史思明打蛇抓住了七寸,他很快就盯上了朝廷军队的粮道。这一举动是最有毒的,当时围困叶郡的朝廷军队多达60万,粮食供应量很大,这意味着粮道的目标也很大。针对朝廷的这一弱点,史思明开始有针对性地应对。很快,一支又一支穿着朝廷军服的叛军出现了。他们的任务是无事可做。当他们遇到运粮的队伍时,他们上去乱砍。几次之后,为朝廷运粮的民夫们吓坏了胆子,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不敢再为朝廷打工,各自逃命。

随着时间的推移,朝廷军队的粮食开始短缺。郭子仪、李光璧等将领都很头疼,但由于叛军穿着朝廷军服,真的很难找到。就在朝廷军队担心粮食的时候,史思明的挑战书来了。至德国三年三月六日,约定与朝廷军队决一死战。朝廷军队被粮食折磨得焦头烂额,看到挑战书,欣然同意。3月6日,朝廷大军60万人在安阳河北排队,史思明只率领5万精兵从容对阵。九大节度使,数十万大军,看着面前的五万叛军,不禁升起了轻敌的情绪。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叛军也率先发起了攻击。与李光璧、王思礼、鲁炯部队多次冲杀,双方胜败难分。这时,意外出现,淮西节度使鲁炯的想法背部,竟然被流矢射中。令人费解的是,这个节度让这件事选择了退役。这次退役无所谓,大兵团作战,又缺少统帅,位于后面的郭子仪部队不知前面发生了什么,突然阵脚大乱。

[img]420086[/img]

突然,天气来了,一场飞沙走石的沙尘暴突然刮了过来,伸手看不见五指。60万朝廷军队顿时大乱,5万叛军也搞不清情况,陷入恐慌。因此,在惊慌中,60万朝廷军队在南方奔跑,5万叛军在北方奔跑。过了一会儿,战场上只剩下满地的武器和行李了。毫无疑问,这种仓促撤退,一方损失越大。九个节度使里,除了李光璧、王思礼把军队建制带回来,其他节度使都遭受了重大损失,包括著名的郭子仪。然而,郭子仪虽然损失严重,但仍保持着一代名将的风度。他迅速派人拆除河阳桥,准备退休洛阳。然而,令他惊讶的是,前线大败的消息早已传到洛阳,洛阳的官员和人民几乎跑光了。看着这座空城,郭子仪别无选择,只能带兵到河阳修整,而其他节度则带领部队回到各自的战区。

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朝廷军队一直认为自己惨败,但他们不知道史思明也在逃跑,一口气跑到河北沙河站着。很快,史思明回来了,他派了一支小部队去询问情况。不久,小部队回来了,禀报道:“大王,唐军都跑了。史思明松了一口气,既然他们跑了,那我们就回去。叛军抵达叶郡城外后,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满山遍野,全是行李物资,简直就是一笔横财。史思明也没想到这场胜利竟然来得这么稀里糊涂,一场沙尘暴,叶郡唾手得手,还白捡了一大批军用物资。

在叶县,安庆绪再次陷入狂欢节。郭子仪部队撤退时抛弃了大量物资,长期断粮的“大燕帝国”有了享受的资本。于是他关上城门,拒绝史思明进城。叛军争权的内斗悄然上演。


史思明打败了朝廷60万大军。他是怎么做到的?史思明打败了朝廷60万大军。他是怎么做到的?

,,,,,

  • 揭秘:为什么武则天跟唐太宗12年没怀孕?
  •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因此,在她的一生中,有著名的功过是非,也有鲜为人知的秘密。第一个秘密是,武则天从...

  • 唐懿宗李漼:一生欢游无度用人无方的无能皇帝
  • 唐懿宗虽然当了皇帝,但对上朝的热情明显不如饮酒作乐,宫中每日一小宴,三日一大宴,每月在宫里总要大摆宴席十几次,除了饮...

  • 唐高宗是窝囊废?为何说其能力不输李世民
  • 唐高宗是掩盖在李世民和武则天光环之下的一个男人:不争气的儿子,懦弱的丈夫。对于高宗,自古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于把他放在太...

  • 孔颖达简介 唐代著名经典学家孔颖达的生活
  • 孔颖达编制了《五经正义》,排除了经学内部法师的门户意见,在众学中选择最好的,为博览会做广泛的收获,结束了西汉以来的各...

  • 杜如晦简介 唐朝大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杜如
  • 莱国公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汉族、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人,唐初大臣。他是李世民夺取政权、开创贞观治...

  • 唐玄宗时期的科举制度都改革了哪些方面?
  • 唐玄宗是唐朝最著名的皇帝,也是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是唐睿宗的第三子,自幼多才多艺,精通音乐、书法,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