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八达”之一的司马朗做了什么?这是许多读者特别想知道的问题。让我们详细介绍一下。让我们看看。
简介
司马氏是汉末河内的一个家族。司马朗的祖父司马军官来到英川太守。他年轻时担任当地官员。他曾担任洛阳令和京兆尹。年老后,他被任命为骑兵队长。他对司马兄弟的纪律相当严格。“他不敢进,他不敢坐,他不敢问,他不敢说。”父子相处时态度很严肃。司马朗九岁时,一位客人直接叫他父亲的话,司马朗对那人说:“慢慢地,别人的父母,等于不尊重自己的父母。客人因此道歉。
司马朗年轻时就很有见识。汉末动乱时,他被父亲命令带领家人逃离董卓,迁往黎阳,成功逃离战争。曹操担任司空后,司马朗被任命为司空属官,并担任成皋令、堂阳长、元城令、丞相主簿、兖州刺史等职务。他们都有成就,深受人们的喜爱。
[img]412685[/img]
军旅时,司马朗还穿着简单的衣服,吃粗糙的食物,以身作则,带动节俭的气氛。他非常喜欢人伦典籍。村民们享有很高的虚名,但司马朗经常公开贬低他们的美德;后来,当时人们相信司马朗的判断,直到李伟真的死了。“只有圣人才能有太平治世,”钟友、王灿等人当时说。司马朗说:“伊尹、颜回虽然不是圣人,但他们的德行言论在人民中代代相传,深入人心,也能实现太平治国。曹丕非常喜欢司马朗的言论文辞,他称帝后曾命令秘书监手录制他的文章。
建安22年(217年),司马朗、夏侯敦、臧霸征服吴国,到达居巢。瘟疫在军队中很流行。司马朗亲自去检查并送药,所以他生病了,最终死于47岁。他死后,兖州人民非常想念他。
司马朗留下遗言说:“刺史蒙国厚恩,督司万里,微功无效。然而,当他遭受这种流行病时,他既无法自救,也无法辜负国家的善良。失踪后,他的布衣和围巾,收敛时尚,不要违背我的志向。”
司马朗身后有一个名叫司马遗的儿子,三弟司马孚的儿子司马望是养子。司马遗在魏明帝时期被授予昌武亭侯,司马望在西晋被授予义阳王。历官征服西将军、卫将军、司徒和大司马。
人物评价
陈寿:“自汉季以来,刺史总统诸郡赋政于外,不仅仅是过时的司察。太祖创基,到魏业结束,这些都是著名的名人。咸精达事机,威恩兼有,所以可以肃齐万里,见于后。”
相关考证
[img]412686[/img]
《三国志》记载:“(司马朗)年二十二,太祖辟是司空属”,而“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司马朗)遇病,时年四十七”,相比之下,一定有一个错误。
潘梅在《三国志考证》中的意见是:“太祖以建安第一年拜司空,以辟朗为司空,朗时年二十二。到建安二十二年卒,到四十三岁,传错。”
事实上,这两篇文章都是孤立的证据,潘梅说这是信仰前文,否认后文。如果是这样,司马防(149-219年)是26岁(实际年龄)的长子司马朗,第一年(190年),司马朗15、16岁时带着家人回家,经历了劝说李邵、董卓审判等事情,很难符合自然。
如果取后文,司马朗出生于建宁四年(171年),那么司马防在22岁(实岁)时得到了长子司马朗,司马朗在初平第一年(190年)以20岁(虚岁)的身份带着族人回国,并经历了劝说李邵和董卓提起审判的事情。
说,拿后文“(司马朗)遇疾卒,时年47岁。”这是一个相对合理的选择。
[司马八达]司马朗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