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被贬十年后,刘禹锡写了《竹枝词二》,表达了非常深刻的情感。

刘禹锡被贬10年后写了一首题为《竹枝词二》的诗。

原文是:

杨柳青江水平,闻郎江唱歌。

东日出西雨,道是无晴但有晴。

但既然是“二首”,就说明是两首诗,上面这只是经典之一,第二首是:

楚水巴山河雨多,巴人能唱本地歌。

今北客思归来,回入河那披绿罗。

[img]412388[/img]

两首诗的意境

总的来说,这两首诗表达的情感都很深刻,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写诗时的心理意境和个性。

例如,在第一首诗中,它首先描述了一条青山绿水的河流。女孩听到长长的歌声从河里传来,伴随着日出和雨水。我不知道是晴天还是雨天。其中,“晴天”暗示谐音“深情”,非常欢快有趣。同时,女孩的心情也很复杂。她害怕天气的变化和情郎的思想。它不仅令人兴奋,而且深深触动了情感,非常微妙。

第二首诗是不同的。这首诗直接解释了他作为外国人的身份。同时,他感受到了巴蜀地区的气候变化,也感受到了巴蜀当地人与自己不同的习俗。我,一个外人,非常想念我的家乡,不知道什么时候回去。这种强烈的乡愁和诗歌,让人听起来有点感动。

诗的来历

事实上,刘禹锡共创作了11首诗,分为《竹枝词九首》、从822年到824年,《竹枝词二首》在库(kuí)在国家任职刺史时,根据当地的风俗习惯和自己的情感来表达。

这首《竹枝词二》是我们上面提到的两首经典七言绝句。其实《竹枝词》这个名字是巴蜀的传统民歌。虽然形式上也是七绝,但内容和写法与中原的七言绝句不同。刘禹锡以此命名,也入乡随俗。

[img]412389[/img]

作者的成长

刘禹锡出生于772年,父亲是江南小官。他从小就接触诗歌、书籍、礼仪和音乐。他努力学习,有很好的天赋,很快就第一次登台了。后来,刘禹锡凭借自己的才华和顺利的仕途,他的朋友们受到了唐顺宗的赏识。他曾担任屯田员外郎,判处盐铁案,参与唐朝财政工作,成为炙手可热的人物。

然而,唐顺宗、刘禹锡、王叔文、刘宗元等人属于改革派。他们的改革政策触及了诸侯王的大量地方利益,受到了保守派的强烈攻击。805年,唐顺宗不得不让位唐宪宗李春。改革派受到了极大的压制和伤害。当时,唐顺宗周围的八个改革派都被贬为司马和刺史,历史上被称为“八司马事件”。

根据唐朝的水平,虽然从京城到地方都有所下降,但成为司马刺的历史实际上是一名新疆官员,这应该是好的。事实上,刘禹锡和其他人被降职的地方都是非常偏远的山区边境。不仅环境不好,而且发展也不好。这似乎是一部刺伤的历史,但实际上是一部沉重的“贬官”。

十年后,刘禹锡奉诏回到长安,看到事情变了,又写了一首《元和十年从朗州召来京剧送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无人不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刘郎去后栽。

这首诗一出,立刻引起了当代权贵的愤怒,再次将他贬到播州。事实证明,刘禹锡通过诗歌再次讽刺了那些保守的官员,暗示了他的不满。后来,刘禹锡又任连州刺史、奎州刺史(此时作诗《竹枝词》)、和州刺史。直到826年,55岁的刘禹锡才奉诏返回任东都尚书。之后放任多地刺史,直到64岁以后才回长安闲职,71岁终于在洛阳。

[img]412390[/img]

诗歌背后的深情

《竹枝词九首》、《竹枝词二》是刘禹锡被贬10多年后再次被贬的作品。作为一个充满知识和报复的学者,他连续多年被贬,这让他非常沮丧和悲伤。他只能通过不断创作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特别是这句话“东日出西雨”成了经典,王安石和刘伯温写诗时直接借用。

从刘禹锡的《竹枝词》中,不难发现,整个系列的诗总有一种淡淡的悲伤,一种命运难以改变的不情愿,一种不可预测的忧郁,隐含在其中,不用说,却暗暗体会到。

事实上,这是作者刘禹锡对生活的真实感知。这是诗与情的完美结合。也许这就是他能成为诗歌界每个人的真正本质。


被贬十年后,刘禹锡写了《竹枝词二》,表达了非常深刻的情感。刘禹锡被贬十年后,写了《竹枝词二首》,表达了非常深刻的情感

,,,

  • 白居易晚年好女色:为了求新奇,十年内换了三批家姬
  •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晚年官运亨通。不幸的是,他在道德品质上越来越暴露出一些缺点。 晚年,白居易沉迷于女性。据记载,白...

  • 揭秘:为什么武则天跟唐太宗12年没怀孕?
  •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因此,在她的一生中,有著名的功过是非,也有鲜为人知的秘密。第一个秘密是,武则天从...

  • 唐懿宗李漼:一生欢游无度用人无方的无能皇帝
  • 唐懿宗虽然当了皇帝,但对上朝的热情明显不如饮酒作乐,宫中每日一小宴,三日一大宴,每月在宫里总要大摆宴席十几次,除了饮...

  • 唐高宗是窝囊废?为何说其能力不输李世民
  • 唐高宗是掩盖在李世民和武则天光环之下的一个男人:不争气的儿子,懦弱的丈夫。对于高宗,自古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于把他放在太...

  • 孔颖达简介 唐代著名经典学家孔颖达的生活
  • 孔颖达编制了《五经正义》,排除了经学内部法师的门户意见,在众学中选择最好的,为博览会做广泛的收获,结束了西汉以来的各...

  • 杜如晦简介 唐朝大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杜如
  • 莱国公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汉族、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人,唐初大臣。他是李世民夺取政权、开创贞观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