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北伐是三国时期最重要的历史事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道能不能帮你拓展一些知识。
根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是相国,抚养人民,示仪式,约官职,从权制上,开诚布公;忠于时间的人会得到回报,而违法怠慢的人会受到惩罚。虽然服罪输情的人会释怀,但游辞巧饰的人会杀人;善无微不至,恶无纤而不贬;精致,物理本质,循名责实,虚伪;最后,在国内,咸畏而爱,刑政虽重而无怨。用心平气和劝戒明也。可谓知治之才,管,萧之亚匹。可谓知治之才,管,萧之亚匹。然而,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不是其所长!”
这个评价可以说是中肯的。诸葛确实有治世之才,可以和管仲、萧何等名字相媲美。然而,他已经北伐多年了,但他从未取得过任何成就。由此可见,领兵打仗的能力绝不是他擅长的。
受苦于危险之间的奉献精神
[img]411763[/img]
公元223年,刘备以全国的力量举兵伐吴,但他最终战败了夷陵,与白帝城隔绝。刘备去世后,蜀汉风雨飘摇,江山将倾。
蜀汉最强大的时期是在刘备失去荆州之前,有16万军队;麦城之战后剩下13万军队;夷陵之战后,蜀汉只剩下3万军队。
与此同时,蜀汉也失去了大量的中高级军政官员,刘备死亡的消息使这个基于刘备声誉的国家摇摇欲坠。许多地方的力量也准备好搬家了。
据史书记载,刘备病重时,黄元先是反叛,高定、雍凯、朱褒等人先后反叛,甚至南方少数民族也反叛。此时,42岁的诸葛亮在蜀汉政治舞台的中心,处于内忧外患的政治形势。
正如他在《出师表》中所说:在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在接下来的五年里,诸葛亮重组了军队,平息了各地的叛乱;与东吴重建,带领军队深入攻打雍凯、孟获等人。
直到公元227年,诸葛亮彻底平息少数民族叛乱后,要求刘禅带领三军北伐曹魏。这也是历史上著名的“六出祁山”之源。
“六出祁山”是真的吗?
事实上,“六出祁山”只是一个典故。诸葛亮北伐只有五次,真正出兵祁山只有两次,魏军进攻汉中也有一次。后人总结了这一点,说是六出祁山。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始于公元228年,即蜀建兴六年。他已经为北伐做了多年的准备。当时,魏对蜀国的突然进攻没有任何预防措施。
据《三国志》记载:“从一开始,国家就是蜀中唯一的刘备。准备死了,几岁寂然无闻,略显毫无准备;卒闻出来,对朝野的恐惧,尤其是陇右祁山。”
蜀汉的突如其来的攻击使曹魏没有防守,很快就低了。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已叛魏附蜀。
[img]411764[/img]
但出乎意料的是,先锋马苏的指挥失误导致了蜀军在街亭战役中的大败。不得不,诸葛亮命令全军撤退,最终不得不返回汉中。最后,天水等三个县得而复失。诸葛亮回顾了战败的责任后,先是斩了马苏,然后上书贬低了三级。
同年冬天,第二次北伐开始了。诸葛亮在石亭打败曹休后,离开了散关,包围了陈仓,但他已经20多天没有被打破了。直到曹魏援军到达,蜀军才不得不返回汉中。
第三次北伐是建兴七年,也就是229年,诸葛进攻武都,阴平。占领两个县后,他留下来守卫。然而,第二年,由于魏军进攻汉中,诸葛亮不得不再次撤退,以加强防守。
第四次北伐是建兴九年,即231年,蜀军包围祁山,司马懿在魏军迎战,诸葛准备与之作战。
司马懿知道蜀军远来,军粮肯定不多,就拒绝出战,想耗尽蜀汉的粮食。这时,刘禅听了诸葛亮想当皇帝的谣言,命令他退役。此外,粮草将尽,诸葛不得不返回朝廷。
因此,从228年到231年,诸葛亮连年北伐都没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于是他在接下来的三年里“休士息民”,做了长时间的准备。
直到公元234年,蜀建兴12年,2月,诸葛亮开始了最后一次北伐。在这次北伐中,诸葛亮率领10万军队走出斜谷口,在渭水南对抗20万魏军。
魏、蜀两军在渭水一地相持4个多月失败。直到8月,诸葛亮死于五丈原,蜀军不得不返回汉中,北伐结束。
为何偏偏是祁山?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为什么蜀汉的基地显然在汉中,其战略目标是赢得关中,进取中原。
一般来说,这应该是抄近东北道二直接攻关中平原。从汉中到长安的最短距离只有780英里。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选择先到陇西天水县,向东打长安。这段距离加起来近1500英里,也就是说绕过祁山的距离是两倍多。
事实上,汉中到关中和汉中的路并非没有别的,而且有五条。
[img]411765[/img]
祁山一路、陈仓道、斜谷道、罗谷道、子午谷道分别有五条路线。
但其他四条道路位于秦岭群山,崎岖不平,不适合大部队行走。祁山虽然距离较远,但道路相对平坦,适合长途行军。
诸葛亮出于对自己决策和蜀军战斗力的信心,认为凭借自己的实力,他一定能够完全稳定到长安城下。因此,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时选择了祁山。
那么诸葛亮在北伐后几次绕道祁山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
最接近的答案应该是:切陇西。
东汉末年,陇西的少数民族势力逐渐强大,其中羌、彝族在陇西陇南的活动最为猖獗。即使曹操打败了马超,赢得了对凉州的控制,他也没有完全降服羌族和彝族。
直到曹丕、曹睿时代,魏国仍未能稳定掌握陇西。
所以诸葛亮北出祁山两次,真正的目的是两个。一是从祁山攻关,方便大部队行军;二是切断陇西与关中的联系。
六出祁山后,蜀国不再强大
诸葛亮多次北伐,“六出祁山”背后是蜀汉衰落的开始。
在第一次北伐中,马苏失去街亭后,蜀汉已经切断了粮道,马苏的三万军队遭受了重大损失。最后,只有成千上万的蜀军回到汉中。
除了马苏损失的3万军队外,列柳城、高翔的1万军队和魏燕的军队也遭受了损失。总损失超过5万,占蜀汉军队的近一半。
而作为先锋,赵云也因孤军作战而败退,诸葛亮的十二万军队正是因为损失超过一半,第一次北伐才会半途而废。
[img]411766[/img]
除了军队的损失,领兵打仗的将军也遭受了重大损失。
除了马苏因阵前失利而被斩首外,当时同行的两位将军张休和李盛也在战争中去世。
北伐归来后,身为“五虎将军”之一的赵云也因病去世。此时,五虎将军已有四人死亡。
据记载,蜀汉军中将领损失11人,@ 军队中有70多名中级将领也遭受了北伐的损失。蜀汉留下的将军在这场战争中基本上被消耗掉了。因此,诸葛亮死于五丈原后,蜀汉再也没有机会取得胜利。
诸葛亮北伐在三国时期对蜀汉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