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满清大军非常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满清大军的主力究竟是什么?
[img]409110[/img]
绿营兵前进
有足够的时间谈谈清军的主力军。许多人认为清军的主力军是满洲八旗兵。事实上,在清朝历史上,控制现状的主力军一直是汉军的绿营。
顺治初年,满洲人在占领全中国的过程中,参照明军旧制,以营为基本单位组建投降明军等汉兵,以绿旗为标志,称为绿营,又称绿旗兵。
全国绿营总数不时增减,咸丰之前最多62万人左右。清初,特别是康熙初三藩之乱,乾隆中叶以前的战争,绿营发挥了重要而关键的作用。
一般来说,绿营兵具有以下特点:
士兵是世兵制,父死则子继。
正是这种明显的世袭制度,使绿营士兵的素质不如一代,近亲繁殖,军队内部腐败,军事训练不仅缺乏改进的动力,而且不可能维持日常训练。
绿营由兵部直接管辖,将领不能直接统一兵
虽然有效地防止了当地将军的自尊,但却造成了与南宋时期同样荒谬的局面。直接导致绿营士兵的战斗力无法有效提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战斗力将显著下降。
随着八旗军的腐败,绿营的重要性日益增强。绿营主要是步兵,分为战士和守兵。此外,还有马兵(骑兵)和水手。
绿营可以简单地分为四种类型:标准、协会、营地和洪水。总督、巡抚、提督、总兵称号、副将军称号、参会、游击、都司、守卫称号营地、千总、总、外委称号洪水。标准和协会管辖一至五个营地,营地以下分为几个洪水。
每个营地的人数从200到300人不等,从600到700人不等。一般来说,重要地区的绿营编制较大,人数较多。在次要地区,绿营编制较少,人数较少。
[img]409111[/img]
绿营兵的部署遍布全国
《清史》记载:根据道里远近,计水陆冲缓,分汛布防。
一般分为京师、行省、边区三个方面。
京师设巡逻五营,统一步军统领。内地各直省都有绿营兵驻扎,但经制和兵额不同,其中闽广最多,安徽最少。
绿营以总督为最高职位,控制总兵以下各级军官。巡抚和提督处于平等地位,只能建议,不能下令。事实上,从白莲教起义开始,连巡抚和提督都应该听从当地总督的命令。
巡抚一开始无法控制绿营士兵。后来,在清朝中期,他逐渐担任了绿营的监督,这相当于担任了军队的政委。他还获得了控制省兵马的权力,也可以控制绿营士兵。
水师提督
提督是一个特殊的官职。他名义上是该地区绿营的最高指挥官,但一些省份和地区没有提督,而是直接从总督指挥到总兵。当然,水手(海军)通常使用提督的头衔作为他最高指挥官的正式头衔。
历史上,清代提督处于尴尬的角色。总有总兵,战胜了,功劳归他们两个;战胜了自己的责任。
清朝有那么多军队 谁是满清军队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