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李自成和清军非常感兴趣的朋友们,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自成能消灭明朝,为什么在清军面前没有反击?
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征服潼关,总兵白广恩、陈永福向李自成投降。李自成以10万军队围攻孙传庭,孙传庭撤退渭南。10月初三,孙传庭死亡。汝州战争后,明朝几乎没有军队来对抗李自成。因此,17年1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定都西安,建国称“大顺”,改元为“永昌”。
[img]408764[/img]
大顺正式成立后,李自成的下一个目标自然是崇祯皇帝所在的首都。3月15日(4月21日),崇祯十七年(大顺永昌元年,1644年),李自成的军队抵达居庸关。不久之后,崇祯去景山上吊,明朝灭亡。那么,问题来了。李自成的大顺横扫中原,灭亡明代。为什么成立仅一年就灭亡?
一
@ 大顺于公元1644年成立的李自成,也是这一年,李自成攻占京师,灭亡明代。然而,山海关大战后,大顺的军队战败如山。5月17日,顺治二年(1645年),面对清军的不断追击,李自成在湖北省通城县九宫山被杀。至于大顺的势力,随之而来的是灭亡,许多原本大顺的士兵加入了南明,继续抵抗清朝。对李自成的大顺来说,能消灭明朝,却在清军面前毫无反击之力。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img]408765[/img]
一方面,李自成的顺军在战斗力上确实与清军有很大差距。经过抚顺、萨尔浒、松锦、开铁、广宁等诸多战役的经验,清军的战斗力不断提高。与李自成的手下相比,清朝的八旗士兵经历了更多高质量的战斗,即明末几乎所有的精英都投入到辽东战场上。
二
@ 显然,在明末清初,经过严格考验和磨练的清军,无论是上明朝还是大顺的军队,实际上都在战斗力上保持领先地位。至于袁崇焕等明朝将领在辽东战场上取得一定成绩,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防守方的城市优势。然而,即使有了这一优势,清军也逐渐夺取了辽东。在某种程度上,即使李自成的大顺军未能占领明朝首都,清军也会在不久的将来消灭明朝。
另一方面,李自成的军队能够消灭明朝,这也与清军牵制明军精英的直接关系有关。崇祯十一年(1638年),孙传庭率军击退了马金忠、马光玉率领的宛洛之部,并在潼关南原以重兵埋伏洪承类,使闯王李自成部几乎全军覆没。李自成只以18骑兵的身份离开。也就是说,当明朝动员精英攻击李自成时,后者根本无法抗拒。
三
但后金(清代)大军在辽东战场上不断发起进攻,@ 崇祯皇帝一旦平定李自成等起义军,就会将洪承成、孙传庭等人调回。公元1638年,如果清军没有进入长城,洪承成、孙传庭等人很可能会继续追求李自成,提前结束李自成的生命。结果,洪承成、孙传庭等人撤回了首都的防御,这让李自成喘了口气。
[img]408766[/img]
对于明朝来说,虽然明末有很多精英,但频繁的南北战争给这些军队带来了巨大的消费。此外,辽东战场的失败促使明朝没有精英力量来平息李自成。因此,后者赢得了汝州之战,横扫中原,摧毁了明朝。此外,明朝虽然直接灭亡于李自成之手,但其实清军的作用远胜于李自成。@ 明朝文臣武将攻占京师后,李自成没有笼络归来,这也是他迅速败亡的原因之一。
四
@ 对于李自成的大顺军来说,他本质上是一个流氓。在攻占北京大师后,李自成的士兵抢劫了他们,他们的大臣们很奢侈,导致大顺失去了原来明朝文官和军事将领的制程。相应地,清朝非常重视明朝文臣武将的笼络,通过重用这些人才,迅速平定世界。更重要的是,在山海关大战中,李自成顺军对清军入关助战毫无准备,缺乏对清军骑兵作战的经验,最终被吴三桂的清军带走。精英们遭受了沉重的打击,未能重新开始。
[img]408767[/img]
对李自成来说,不但没能成功招降吴三桂,反而彻底得罪了后者,导致明朝灭亡后大顺更加孤立。山海关大战结束后,李自成的主力已被清军消灭,至于剩下的士兵,也随着清军的不断追击而崩溃。5月17日,顺治二年(1645年),面对清军的不断追击,李自成在湖北省通城县九宫山被杀。李自成被杀后,成立仅一年左右的大顺也灭亡了。在此基础上,清军可以调动兵力,重点对付南明势力。
李自成一开始就能消灭明朝 为什么李自成打不过清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