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明白:朱元璋和朱彪的读者会给你带来详细的介绍。让我们往下看~朱元璋有26个儿子。为什么没有人敢和朱彪争王子,甚至朱棣?
朱元璋一生有26个儿子。朱标在世时,为什么康熙九子没有夺权?
即使是后来发动靖难的朱棣,当时也没有争储的迹象
现在我们来谈谈这背后的真相。
一、元配长子,爱屋及乌
@ 让我们来看看朱标的生活经历。朱标是朱元璋和马皇后的第一个儿子。
在战争中,朱元璋非常想要一个儿子。
[img]399759[/img]
当时马皇后是他的结元配子,朱元璋一生都很爱马皇后,即使朱元璋称帝,马皇后也是唯一能控制朱元璋的人。
爱屋及乌,爱妻所生的长子,自然受到朱元璋的喜爱。
朱元璋也非常重视朱标的培养,在许多政治问题上不断引导朱标。
据说皇宫没有亲情,但朱元璋对朱标的溺爱超过了所有王子。
以至于民间有这样的谣言,锦衣卫听到流传,说王子朱标密谋反,朱元璋听到这话后非常高兴。
认为朱标终于长大了,问锦衣卫目前的叛逆进展在哪里?标儿需要人手吗?
可以说朱元璋此时并不在乎朱标是否造反,而是如何让他造反成功。
世界上很少有皇室父子能做到这一点,尤其是朱元璋对朱标的热爱。
朱元璋如此明显的偏爱,下面的王子自然明白,只要朱标不死,他们几乎没有机会争夺王位。
毕竟,朱元璋是一个决定杀人的人。为了为朱彪铺平道路,淮西勋贵几乎一个接一个地被屠杀。仅胡卫庸案就涉及数万人。
假如他的儿子卷入了政治,想必朱元璋也会下狠手。
然而,为了防止儿子叛乱,朱元璋也留下了后手。
[img]399760[/img]
二、权力隔离,贤主风范
也许是因为家庭原因,朱标对待皇弟很宽厚,皇子们也以朱标马为首。
@ 朱元璋对子孙有着莫名的自信,于是朱元璋开始实行藩王制度,让子孙后代守卫大明江山。
确定藩王制度有两个好处。
首先,藩王制度迫使王子成年后去封地,直接切断了除朱标以外的皇位竞争对手。
比如朱迪去封地后,根本无法接触到京城的核心政治。
当一个人远离政治中心,无法认识北京有权势的大臣时,他的力量自然不会影响朱彪的地位。
[img]399761[/img]
朱标一直呆在首都政治中心,遇到了许多朝中重臣,自朱元璋上马争天下以来。
朱标与淮西将领和朝中大臣有着非常好的私交,这使得朱标具有自然的政治优势。
另一个好处更直接,朱元璋死前留下祖训,朝有奸夫,各地藩王即可领兵讨之,勤王护驾。
从这个角度来看,朱元璋更愿意相信自己的儿子,在藩王制中赋予了很大的权力。
即使朱元璋去世,以朱标在兄弟之间的威望,也足以威慑藩王。
若朱标不死,政治上绝对能稳压所有王子一头。
与此同时,所有王子不敢与朱标争夺王子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img]399762[/img]
三、直长优势,名正言顺
对我国来说,等级制度是非常明确的,普通人可能感觉不到,但皇室非常重视这一点,即长子制度。
据说朱元璋的子孙并非没有人想争夺王位。纵观历史书,历代各王子都不想坐上皇帝的宝座,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但无论哪个朝代,都要注意名正言顺,否则即使坐在皇位上,也必然会坐不稳。
那么什么是合法继承权呢?
在古代,长子优先继承,@ 就长子继承制而言,朱元璋即使有26个儿子,在朱标死前,无论谁坐在皇位上,都名不正言不顺。
然而,朱标早就确立了王子的地位。自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以来,9岁的朱标已成为朱元璋的继承者。
@ 朱元璋一直非常重视朱标的培养,而朱标的弟弟,比如朱迪,此时还是个孩子,根本没有资格与朱标竞争。
@ 明朝的长子制度实际上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确定的,从朱元璋对朱彪的态度可以看出,废太子是不可能的。
就长子制度而言,谁与朱标争王子是不切实际的。
[img]399763[/img]
结语
从政治、血缘和制度三个方面来看,几乎锁定了其他王子与朱标争夺王子地位的可能性。
此外,朱元璋不断为朱标铺路,对傲兵悍将恩威并施,极大地震慑了朝中大臣和王子,他们也只能断绝这个念头。
即使是实力最强的朱棣,面对哥哥也不敢造次。
如果朱标不死,也许他的削藩会比朱允炆更有威慑力,朱迪可能无法发动靖难。
朱元璋有这么多儿子 为什么他们不抢朱标王子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