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禁是汉末三国时期曹魏著名将领。于禁带领军队严肃庄重,战斗中缴获的财产从未隐藏过。因此,他赢得了曹操的高度重视。他是曹操所有将领中唯一的节日战斧人。然而,于禁经常用军法处理下属,不能带头。余禁将被后人称为曹魏的“五子将军”之一。
作为曹魏五子良将之一,三国志作者陈寿曾评价“太祖建兹武功,时之良将,五子为先。于禁是最坚强的,但弗克最终 。”
于禁一开始以刚毅稳重著称,一直树立着自己刚正不阿、忠于事主的形象,没想到最后这个人的设定竟然崩得这么惨。
[img]396872[/img]
在五子良将中,除乐进从一开始就跟随曹操外,于禁是投靠曹操的最早之一。
于禁原本是鲍信的私人部曲,鲍信是讨伐董卓联盟的诸侯之一,济北相信鲍信。
192年,兖州牧刘岱讨伐黄巾被杀,鲍信、陈宫等人迎曹操为兖州牧。今年,鲍信去世,于禁到曹操手下。
于禁与曹操南征北战,立功无数,个人持军严整,缴获的财务也从未私藏,被曹操重用。
禁兵极其严格,对士兵使用严格的军法,这大概就是他能屡屡打胜仗的原因吧!
公元206年,东海县太守昌反叛,曹操禁止讨伐,未能征服东海县。曹操又派了夏侯元。在夏侯元的军队下,这座城市摇摇欲坠。
看到城市即将破裂,昌晨准备投降,之前在曹操手下,与于禁私人关系很好,于是避开夏侯渊,向于禁投降。
昌行投降后,于禁手下的许多人建议他将昌行交给曹操处理。昌行曾与许多在禁令下共事曹操,并有一定的友谊。昌行的叛乱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曹操留下了他的生命。这一次,他可能不会杀了他。
[img]396873[/img]
然而,于禁却做出了令人惊讶的事情,他决定“大义灭亲”,他对下属说:“你不记得曹公的命令吗?
军队包围后才投降的人,不能赦免他的罪。服从上令,是事奉君上的气节!
虽然我和昌晨是老朋友,但我们怎么能因此失节呢?”
于禁含泪斩昌晨,离此不远的曹操听到消息后感叹道:“昌晨没有向我投降,而是投奔于禁,最终死去,都是命运啊!”
因此,于禁更受曹操的重视。
219年,关羽攻打襄阳、樊城,于禁率领3万军到樊城协助曹仁。曹仁命令于禁和庞德驻扎在樊城北部的低洼地区。
秋天,雨水频繁。经过十多天的大雨,汉水飙升,关羽淹没了七军。面对这种绝望的情况,庞德宁死于不屈,但于禁举军投降,被关押在荆州江陵。
[img]396874[/img]
曹操得知于禁投降的消息,叹了口气:“于禁已经认识我30年了。如何面对危险,最好跟着我 庞德好几年了!"
于禁的囚徒生活不久,吕蒙攻下江陵,于禁被带到东吴。
这时,东吴刚抓住机会赢得荆州,杀死了关羽。孙权整天担心刘备的进攻,所以他向曹操致敬。他不仅把关羽的头送给了曹操,而且还照顾了被关羽俘虏的曹军。
在俘虏中,前将军于禁是最高地位的。孙权不惜一切代价下交,经常带他骑马。为了表示尊重,他们并排走。
有一次,被东吴大喷子虞翻看到,当场指着大骂:“于禁你只是个俘虏,怎么配得上我们的大王呢?”
不仅如此,他还当场拿着马鞭打于禁。幸运的是,孙权眼病迅速,所以他没有当众殴打于禁。
后来,孙权宴请了大臣们。东吴君臣宾主很高兴,于禁独自伤心地哭了起来。于翻又站起来指着他骂道:“别在那里假装可怜。你想赢得同情,让我们的国王让你回去吗?”
据说虞翻这个大喷子,对投降屈节的人很看不上,糜芳到东吴,也是被他看见骂过一次,出门都要躲着他。
[img]396875[/img]
东吴一年后,曹操死了,曹丕称帝,东吴上表称臣。
221年,孙权将于禁送回魏国,以缓和与魏国的关系,准备抵抗刘备大军,但于禁回魏国后 后悔,早知这样,天天被别人嘲笑,早知这样,还不如留在东吴,反正都不熟悉!
这时,于禁的头发和胡子都是白色的,他也是一个失败的将军。他很沮丧,很瘦。为了为魏国而战多年,曹丕表面上任命他为杂号将军,但心里却不同意。
曹操,曾经侍奉过的君主,已经死了,于禁去墓前拜祭。这时,曹丕让人送了一幅画。
画中画着关羽手里拿着青龙偃月刀,一副胜利者的样子,而庞德虽然落在下风,却愤怒地反抗,于禁却在旁边做降服。
看到这幅画,于禁当场一口血喷了出来,顿时羞愧欲绝,又心灰意冷,回家后再也没能下床,很快就死了。
[img]396876[/img]
裴松之曾评论于禁:“围后降,法律虽然不赦;囚犯被送走并没有违反他的生命。禁曾不为旧交所希望万一,而是肆意杀人,以暴人之议,以卒为降俘,死加恶死,宜哉!”
这意味着,即使有大军围城,投降者也无法赦免军法,但如果于禁把昌尚囚送给曹操,也不是抗命。于禁不为以前的朋友争取活力,肆意杀昌尚,只是为了担心被别人批评。
事实上,当时昌晨的死并不一定那么简单。昌晨曾经是泰山贼,多次投靠曹操,多次叛乱,多次征收镇压。这一次,曹操派他去禁令征求意见。没有私人命令吗?
在三国时期,有无数的将军因为多年的战争和失败而投降。然而,对于禁令来说,投降的代价太高了。他在曹魏的地位已经很高了。此外,他已经够老了。最重要的是,庞德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最终节日不会得到保证。
名也失,命也丧!
于禁在曹操墓前祭祀。为什么他看到曹丕送来的画后羞愧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