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西汉宗亲非常感兴趣的朋友们,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既然刘秀是西汉的汉族宗亲,为什么汉朝要分为西汉和东汉?
“西汉”和“东汉”是现代史学界的称呼方法,魏晋以后被称为“前汉”和“后汉”。比如汉末,人们习惯把记载东汉历史的史书当成《后汉书》。
[img]397329[/img]
我们现在流传的《后汉书》是南朝宋人范烨所在。在他之前,至少有八位前辈写过《后汉书》、类似于后汉纪的作品。
八家后汉书为谢承《后汉书》、薛莹的《后汉书》薛莹、司马彪的《续汉书》、谢沈《后汉书》、袁山松的《后汉书》、华桥《汉后书》、张莹的《后汉南纪》、张凡的《后汉纪》。
至于记载西汉历史的史书,除了《史记》,还有东汉时官修史书《汉书》。
《汉书》的作者是东汉班固,班固才华横溢,《汉书》也成为前四史之一,其纪传体例的完善也是创造性的。
前四史: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范烨《后汉书》、陈寿《三国志》。
同样,后人也称《汉书》为“前书”。-这个“前”相对于《后汉书》的“后”。
三国时期,蜀汉政权还称东汉为“中汉”,自称“季汉”。
潘眉说:次于中兴。《魏武帝纪》引用《三辅决录》,称“见汉将移,称为季兴”。吴明军说:时人以后汉为中汉,蜀汉为季汉,所以杨戏称赞“季汉辅臣赞”,序称“自汉末,王纲弃柄”。
进入正题
刘秀确实是汉族宗族,但他的支脉离西汉帝室很远,从刘秀追溯到六代人,就是汉景帝刘启。
汉高祖刘邦→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刘发,长沙定王→舂陵侯刘买→郁林太守刘外→大鹿都尉刘回→南顿令刘钦→刘秀,汉光武帝。
汉景帝刘启的帝位是传给汉武帝刘彻,此后西汉帝室都是刘彻的脉搏,@ 刘秀的家庭不是西汉帝室的大支,只是刘氏后裔中的一个普通支。
王莽乱的时候,世界上很多人都希望汉朝再兴。在此之前,刘玄被称为皇帝(历史上被称为“更始皇帝”),然后赤眉军奉刘盆子为皇帝。他们都打着“推翻新朝,汉朝再兴”的旗号争夺世界。
刘秀也是如此。他定国为“汉”,利用自己的血统优势!只有傻瓜才会放弃自己的血统优势,对吧?
比如刘备在蜀地称帝时,国名也是“汉”,原因是一样的。
东汉政府对其政权的历史定位在官方文件中以“光武中兴”为背景。此外,西汉定都长安和东汉定都洛阳虽然都是“汉”,但从血统继承和国家制度来看,已经是两个朝代了。
[img]397330[/img]
此外,刘备建立的蜀汉帝国在政权定位上自称“季汉”。比如杨戏写的《季汉辅臣赞》就是证据。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出的政治目标是“复兴汉朝,回归旧都”,这与刘秀的“中兴”是一致的,期待与刘秀取得同样的成就。
所以季汉(蜀汉)也是西汉(汉、前汉)、只是东汉(后汉、中汉)政权的法律继承。从政权形态来看,不能说是前朝的延续。
作为西汉的宗族,刘秀 为什么汉朝要分为西汉和东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