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安史之乱非常感兴趣的朋友们,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为什么唐朝在安史之乱之后又存在了144年?
安史之乱把唐朝一刀劈开,以前的唐朝,极其强大,控制着广阔的领土,有着海纳百川的胸怀,是中国历史上非常强大的王朝。
但突然被安史之乱彻底打断,一切都变了,唐朝似乎被乌云笼罩,从此再也没有恢复过活力,一副病态的样子。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唐朝似乎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很快就灭亡了。在历史书中,关于安史之乱后的事情也很少,这让人们觉得安史之乱后只有黄巢起义。
[img]396123[/img]
事实上,唐朝在安史之乱之后,已经存在了144年。唐朝是289年,这完全是一般的长度。为什么唐朝遭受了安史之乱,可以持续100多年?
唐朝能够继续生存,主要分为经济、政治和外部条件三个因素。这三个方面共同构成了唐朝生存的基础。
在经济方面,安史之乱的爆发导致北方居民大量无序逃往南方,这与之前的五乱华不同。之前的五乱华持续时间比较长,北方很多都有序往南跑。
这一次,安史之乱突然爆发。以前没有征兆,导致很多人匆匆逃往南方。他们带来的东西很少,导致南方人口激增,劳动力价格开始下降。
这导致南方地区突然变得越来越少,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耕作方式的改变。从一年一熟到一年两熟,甚至两年三熟,南方经济迅速改善。
随着经济的改善,南方的税收也开始改善。大多数南方地区一直控制在朝廷手中。南方的税收一直是朝廷能够维持下去的重要原因。
[img]396124[/img]
此外,南方人口的突然大规模增加实际上增加了分散的社会沙化程度。朝廷一直想压制各种贵族,但通过安史之乱加速了压制贵族的过程,帝国获得了一种新的统治手段。
这也是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另一个外部条件对唐朝不好,周围的力量,但周围的力量,但让唐朝保持平衡,这些少数民族的政权,不希望唐帝国崩溃,他们可以通过军队,获得足够的利益。
例如,维吾尔族和吐蕃,虽然他们经常在唐朝敲竹杠,但他们本质上不希望唐朝倒下。如果朝廷真的倒下,他们就没有机会敲诈勒索。相反,这些外部势力希望唐朝能够维持现状。
最后,节度让唐朝头疼。节度是一剂良药,但后期变成了毒药。节度使权力过大。所谓平定安史之乱,只是名义上的评价。事实上,唐朝从未实际控制过河朔三镇。
平叛的过程产生了新的节度使。这种权力巨大的官职,汇集了军权、民权和财权,注定要有军阀的性质。各地的节度使往往是阴奉阳违,不注意朝廷。
[img]396125[/img]
但正是节度使权力大,但同时又相对分散,形成了与中央政府的末期,没有人能消灭任何人,每个人的脸都可以过得去。
安史之乱时,唐代很多地方似乎都有藩镇,但事实上,这些藩镇名义上都是听中央政府的,但有时会闹得很凶,其中河朔三镇最严重。
朝廷帮不了他们,同样的藩镇也不敢起兵,这其实是一种微妙的平衡,最终唐朝的灭亡不是这些藩镇,而是黄巢起义。
老军阀很清楚这种平衡关系,但新兴军阀朱文不知道这种平衡,杀死了皇帝,成为了所谓的皇帝。从那时起,灾难之旅开始了,中国再次面临着半个世纪的混乱和生物的帮助。
安史之乱结束后 为什么唐朝还能存在一百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