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字乐天,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简单通俗,被称为“诗魔”和“诗王”。下面详细介绍一下。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琵琶行》在他被贬江州(今江西省九 江市)期间写的,他这次被贬与当时发生的一起惊天动地的案件直接相关。
那么,白居易被贬的惊天动地案是怎么回事呢?谁是受害者?谁是肇事者?白居易和他们有什么特别的关系?
公元805年,唐宪宗李春登基。他是唐朝中后期有成就的皇帝。自登上王位之日起,他决心结束安史之乱后长期存在的藩镇分离局面,恢复大唐帝国的辉煌和荣耀。
当时,面对一些藩镇的政治形势,他们不把皇帝放在眼里,不服从朝廷的诏令。京城长安金銮殿上的文武大臣分为意见不同的主战派和主和派。后者主张实施怀柔政策,暂时维持现状,以免加剧中央与藩镇节度使之间的矛盾;前者要求皇帝对肆意的节度使采取强硬措施。谁不听中央命令,就集中力量灭谁,杀鸡怕猴,以身作则。
[img]395225[/img]
在宰相武元衡、御史中丞裴度等主战派大臣的支持和支持下,唐宪宗先后平定了西川、夏绥、镇海等地的叛乱,极大地增强了朝廷的野心,摧毁了藩镇的威望。
唐宪宗的胜利对那些想与首都皇帝抗争的节奏产生了强烈的威慑作用。他们害怕朝廷军队来包围和镇压,不愿意把既得利益还给皇帝,所以他们不得不假装向中央政府鞠躬;秘密提高精力,试图抗拒到底。
814年,淮西节度使吴少阳死亡。他的儿子吴元济想在老子死后继续控制淮西。他不仅秘密地没有丧失,而且用死者吴少阳的语气说他病了。皇帝请允许他的儿子吴元济继任淮西节度使。唐宪宗旨在统一世界,中兴大唐 然而,我不同意。吴元济一看到皇帝不给面子,就横着来了。他先烧了舞阳、叶县,然后攻占鲁山、襄城、杨寨(今河南禹州)等地,这是合适的 老婆离子散,家破人亡。
唐宪宗得到吴元济叛乱的消息,勃然大怒,任命宰相吴元衡全权负责平叛事宜,筹集粮草,调动军队,准备发兵讨伐淮西叛匪。
[img]395226[/img]
吴元济和朝廷翻了翻脸,白脸唱定了。他暗中的盟友成德节让王承宗和淄青节让李师道上台唱红脸,戴上忠君爱国的面具,请求皇帝赦免吴元济,让他接父亲的班,把战争变成友谊,结束战争局面。唐宪宗的战斗精神已经决定,不为所动。当王承宗看到皇帝不容易惹麻烦时,他下台休息。虽然李师道也下台了,但他并不闲着。
李师道是个极其恶毒的家伙,他知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 于是派人装扮成盗贼,从山东淄博千里迢迢到河南荥阳(当时叫河阴), 朝廷最大的粮仓里放了一把火,给尚未出发的中央军造成了巨大的后顾 之忧。
唐宪宗坚定如山,没有退缩。李师道忍不住慌了手脚。这时,他旁边的狗头军师们想出了一个更恶毒的主意:“皇帝像王八一样吃秤泥。 样铁心要攻打蔡州,讨伐吴元济,无非是武元衡和裴度为首的强硬派给他出谋划策。
如果我们派武林高手到长安秘密杀死这两个人,那么 一些喊着要打仗的大臣会吓得不敢发出声音。没有他们的支持,皇帝就会诚实,打不起这场仗,所以我们不用担心。
六月的一天,武元衡骑着一匹马,在几个仆人的陪伴下,在黎明前的夜晚踏上了早朝。刚走出他居住的靖安坊东门,一支暗箭突然从背后射中了他。仆人 我们从未见过这种情况,害怕逃跑,恶毒的刺客赶上受伤的武元衡,杀死了忠诚的爱国总理,残忍地砍下他的头,邀请主人奖励,武元衡的红血充满了长安城的黎明。
几乎同时,从通化坊到朝鲜的裴度也遇到了李师道派来的刺客,“伤了第一,掉进了沟里”。忠仆王毅从后面抱住小偷,喊着抓住刺客。不幸的是,他被砍断了左臂。刺客看到有人听到这个叫声来到刺的现场,不敢继续行凶,落荒 而逃,命大的裴度在王义的绝望保护下,因为戴着“毡帽厚,得不死” 。
[img]395227[/img]
当代宰相武元衡被刺死的惊天动地案件轰动了首都内外和朝野。唐宪宗对失去这样一个忠诚的国家大臣感到非常难过,但他并没有被藩镇的傲慢所吓倒,而是更加坚定了扫除叛乱、切断分离的决心。
裴度没有屈服于淋漓的鲜血。伤愈后,他以更大的勇气投身于平息淮西叛乱,结束藩镇分离的伟大事业。这就是为什么著名的“李恕雪夜入蔡州”;这就是为什么河北三镇献土请降,归顺中央;这就是唐宪宗时代的“元和中兴”。
淮西叛乱被朝廷平定。吴元济在长安被枭首示后,杀害吴元衡的幕后黑手李师道出于恐惧表示服从朝廷,并愿意献给沂、密、海三州,但很快又后悔了。唐宪宗怒不可遏,命令诸镇军围攻李师道,处于军事压力状态 下,李师道被将军刘悟杀死。
[img]395228[/img]
在李师道被杀之前,唐宪宗、裴度和其他大臣都不知道他是杀害首相吴元衡的真正凶手。他们怀疑王承宗和李师道一起请求赦免吴元济的成德。唐宪宗认为,如果兴师动众,大张旗鼓地追捕杀害武元衡的凶手,势必会打草惊蛇,导致王承宗和吴元济联手对抗朝廷,于是他们假装把这个账算在吴元济头上,却没有公开宣布。
武元衡被杀时,白居易正在担任中央政府的建议官。一位正直热血的大诗人看到忠君爱国的武元衡死得如此惨烈,但朝廷对真正的凶手是谁保持沉默,所以他直接写信给唐宪宗,要求对幕后的凶手进行彻底调查,以安慰忠臣在天堂的精神。
当国家面临分裂危机时,唐宪宗写了一首关于白居易的新乐府诗,批评朝廷 “小”的弊端(如宫市、重赋等)颇有意见。),认为白居易不知道时事,甚至不知道好坏(当初是唐宪宗提拔白居易的)。
看到他可能引起混乱的奏章,我更生气了。我挥了挥手,以“越职言事”罪将白居易贬至浔阳江边的江州。这就是为什么流传至今的永恒绝唱《琵琶行》。
为什么白居易变贬江州?与惊天血案有关